壽陽縣位于山西省東部,太行山西麓,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光照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7.4℃,年降雨513.8毫米,全年無霜期120~140天,年≥10℃的有效積溫為2904℃。該區域生態環境極掛,非常適宜蕎麥生長。其無工礦污染,又遠離公路干線,是典型的生態農業區,生產出的蕎麥品質優良,曾被國內外專家稱為是世界上最好、最干凈的蕎麥。

一、適宜范圍  本項技術適宜于在晉中市蕎麥主產區的和順、左權、榆社、榆次等縣區推廣應用。

二、目標要求  推廣應用本項技術可達到綠色、無公害產品質量標準。一般栽培條件下可增產15%,畝產可達150公斤左右。

三、品種選擇  壽陽優質甜蕎生產中主要選用增產潛力大,抗病、抗逆性強、生育期適宜的日本蕎麥、晉蕎麥1號、榆蕎1號、榆蕎2號等品種。

四、主要栽培技術

1、前茬與整地  蕎麥對茬口的選擇不很嚴格,但為了獲得蕎麥的高產和優質,比較好的茬口是豆類、馬鈴薯、甘薯等。 蕎麥種植田要深耕細耙,精細整地,達到土壤細碎平整,土松、草凈,上虛下實,含水量適宜,為爭取全苗、壯苗創造一個良好的土壤環境條件。

2、播種時間 根據氣候變化規律,甜蕎麥的播種時間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為宜。

3、播種量與播種深度   根據蕎麥種植區的自然條件,土壤肥力、栽培技術水平特點,一般情況下,甜蕎畝播量2.5~3公斤,畝留苗一般在5~6萬株為宜。 蕎麥的播種深度直接影響出苗率及整齊度,是全苗的關鍵措施。一般以4~6厘米為宜。    

4、施肥  根據蕎麥生育期短,生長速度快的特點,施肥應掌握以“基肥為主,種肥為輔、追肥為補”和“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的原則,施用量應根據地力基礎、產量指標、肥料質量、種植密度、品種和當地氣候特點以及栽培技術水平等因素靈活掌握。

(1)基肥?;室卜Q底肥,是蕎麥的主要肥料,以有機肥為主,也可以配合施用無機肥,基肥應占總施肥量的50~60%,一般蕎麥田基施有機肥20~50擔。

(2)種肥。種肥是在播種時將肥料施于種子周圍的一項措施,包括播前以肥滾籽,播種時溜肥及“種子包衣”等,種肥能彌補基肥的不足,以滿足蕎麥生育初期對養分的需要,并能促進根系發育。傳統的種肥是糞肥,可用打碎的羊糞、雞糞、草木灰、炕灰等,也可用過磷酸鈣、鈣鎂磷肥、磷酸二銨或尿素等無機肥作種肥,但磷酸二銨做種肥每畝不能超過5公斤,尿素不能與種子直接接觸,否則易燒苗。

(3)追肥。追肥就是在蕎麥生長發育過程中為彌補基肥和種肥的不足,增補肥料的一項措施。追肥一般選擇在現蕾開花后,肥料用尿素等速效氮肥,每畝用量5公斤左右為宜。

5、田間管理

(1)查苗補種。出苗后,應立即檢查田間出苗情況,發現缺苗斷壟,應立即補種補栽。缺苗嚴重時,要進行催芽補種;缺苗不太多時,最好進行補栽,補栽時注意取密補缺,帶土移栽。

(2)適時間苗、定苗。這是一項實現合理密植的重要措施。一般在幼苗長出第一片真葉時進行疏苗。條播的每33cm行長內留苗14~15棵;點播的每窩留苗7~8棵。操作過程中要做到間小苗留大苗,去弱、病苗留壯苗,這樣避免了苗與苗之間爭光、爭肥水的矛盾,減少了地力消耗,相對擴大了個體營養面積,有利于培育壯苗。

(3)中耕除草。若播種后遇雨,土壤容易板結,對出苗和根系生長不利,應淺鋤一遍,助苗出土。蕎麥生長初期,行、株間易生雜草,一般在幼苗長出第一片真葉時,結合疏苗進行1次中耕,以滅草和保墑為主要目的。開花前進行1次中耕,并進行培土,這樣既有利于不定根的生長,也便于排灌。開花后不宜再中耕,以免損傷植株。

(4)人工輔助授粉。蕎麥是異花授粉作物,花粉的傳播主要依靠昆蟲,特別是蜜蜂。在氣候條件不利于蕎麥授粉和養蜂業不發達的情況下,采用人工輔助授粉可以提高蕎麥的結實率,人工輔助授粉可在盛花期的上午8點~10點進行。方法是用一條較軟的布條,兩端系上繩子或竹竿,由2人各拉一端,讓布條在植株頂部拂過,輕輕晃動植株,讓花粉振落在花上,就可以起到人工輔助授粉的作用。每隔2~3天進行1次,3~4次即可。增產幅度可達15%~20%。有條件的地區可采用放養蜜蜂的方式輔助授粉,比人工輔助授粉效果更好。在蕎麥開花季節,每公頃安放5箱蜜蜂,可以大大提高蕎麥授粉率。

(5)葉面施肥,防止早衰。后期如有缺肥跡象,不宜根際追肥。要進行葉面噴肥,這樣不僅吸收速度快,而且利用率高。方法是用1%~2%的尿素水溶液和1%的過磷酸鈣溶液噴灑。過磷酸鈣要提前浸泡1晝夜,用上面澄清液噴灑。

(6)防早霜。灌漿成熟期要注意防霜。可采用霜前灌水,或采用熏煙法進行防霜,均有一定效果。

6、病蟲害防治

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生態綜合防治原則。

在綜合應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前提下,輔之以化學防治:

(1)蟲害防治  一是地下害蟲。蕎麥產區地下害蟲為害嚴重的有螻蛄、地老虎、蠐螬等。可用辛硫磷粉劑每畝1公斤,拌細土25公斤,隨耕地翻入土中,防治效果很好。二是勾刺蛾、草地螟防治應采用BT乳劑每畝200~250克,兌水400倍噴霧,或用2.55的澳氰菊酯1:2500~3000倍液噴霧,均可達到防治效果。

(2)病害防治。立枯病防治可用70%的惡霉靈可間斷性粉劑每公斤種子用4~7克拌種。輪紋病、褐斑病和霜霉病可用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1000倍液噴霧。

7、收獲

蕎麥花期很長,成熟極不一致。收獲過早,既降低產量,又可混入大量未成熟種子而降低品質;收獲過晚,大量成熟籽粒容易脫落,從而導致減產。所以適時收獲,極為重要。一般大部分植株有三分之二籽粒呈現黑褐色時,即為適時收獲期。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

[原創]優質甜蕎栽培技術

圖文簡介

蕎麥對茬口的選擇不很嚴格,但為了獲得蕎麥的高產和優質,比較好的茬口是豆類、馬鈴薯、甘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