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植物蛋白之王”美稱的大豆是營養價值很高的糧食作物。按其種皮的顏色和粒形可分為五大類:黃大豆、青大豆、黑大豆、白大豆和雜色大豆。近年來,長治市大豆面積穩定在20萬畝左右,平均畝產130公斤,主要種植在黎城、襄垣、屯留、壺關等縣。

一、合理布局  選擇地塊

大豆忌重茬,一般實行三年輪作。春播大豆前茬可選擇玉米、谷子、馬鈴薯、高粱等。前期收獲后要及時滅茬,深耕松土,結合施入優質農家肥,實施秋耕壯垡。翌年春季實行三墑整地系列抗旱耕作栽培技術。夏季復播大豆,前茬可選擇小麥等夏收作物,前茬收獲后要隨之施肥耕翻和耙耢,也可以實施免耕硬茬播種。

在優質大豆標準化生產過程中,產地環境應符合《NY/T391—2000》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的規定,農藥使用應符合《NY/T393—2000》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的規定,肥料使用應符合《NY/T394—2000》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的規定。

二、因地制宜  選用品種

種植的大豆品種,要根據當地的生態條件和市場需求,選用通過國家或地方審定的并在當地示范成功的優質品種。種子質量應符合《GB4404.2-1996糧食作物種子》標準。如春播品種有晉豆19號、晉豆29號、晉豆31號等,復播品種有晉豆15號等。

晉豆19號耐濕、喜水肥,抗大豆花葉病毒病,抗紫斑病,抗大豆食心蟲,抗倒伏,適應性廣,品質優良,產量表現為170公斤/畝左右。春播生育期125~130天,夏播85天左右。

高油大豆新品種晉豆29號平均生育期為106.5天,植株緊湊,產量表現為200公斤/畝左右。對病毒病表現中抗,抗旱性較強,脂肪含量達到高脂肪含量標準。

晉豆31號生育期適中,植株緊湊,產量表現為170公斤/畝左右。該品種為我國抗胞囊線蟲4號生理小種育種新突破,是一優秀的胞囊線蟲抗源。

晉豆15號抗病、抗倒、抗旱、耐水肥,適應性廣。產量表現為180公斤/畝左右。夏播期85~90天。

三、配方施肥  精細整地

大豆是需肥較多的作物。它的需氮量是谷類作物的4倍,它對氮、磷、鉀三要素的吸收一直持續到成熟期。

大豆施肥采取底肥為主,追肥輔助的方式。

大豆施肥量根據土壤肥力和預定產量確定,并實行氮、磷、鉀平衡施肥技術。一般畝施腐熟優質農家肥1500~2000千克、過磷酸鈣25千克、碳酸氫銨25千克做底肥。

合理耕翻整地能熟化土壤,蓄水保墑,并能消滅雜草和減輕病蟲危害,是大豆苗全苗壯的基礎。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大豆根系及其根瘤在土壤結構上虛下實,土壤容重不超過1.2g/cm3,含水量在20%以上時,才能良好發育。因此合理耕翻,精細整地才能創造一個良好的耕層結構。秋耕深度達到30厘米左右,春耕達到20厘米左右,夏耕達到30厘米左右。耕后隨之帶耙,做到地平、土絨、上虛下實、底墑好、口墑足、無坷垃、無根茬、無雜草。

四、適期播種  合理密植

春播大豆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夏播應在6月中下旬,及時早播。小麥收獲后要搶時播種。

大豆播前要對種子進行精選,剔除病粒、殘粒、蟲食粒及不符合本品種粒狀的雜粒。保證種子大小、色澤一致。條件允許時,可用適宜的根瘤菌劑等接種。每千克種子用根瘤菌401克左右接種,或3克鉬酸銨拌種。

大豆的播種可采用條播或點播。條播采用耬播或機播,行距20厘米左右。點播用人工或點播機,按行距20厘米,穴距20~24厘米點播,每穴2-3粒種子。一般畝播種量為2~3千克種子,播深一般為3厘米左右。播種要均勻、無斷條。播種后達到覆土嚴實平整,及時鎮壓保墑,以利出苗。

五、加強田間管理

(一)苗期管理

出苗后出現缺苗斷壟應及時補種或移栽補苗,保證全苗。苗齊后,第一片復葉尚未展開前,進行人工等距離間苗。間苗時,要按規定株距留苗,拔除弱苗、病苗和小苗,剔除雜草,并結合松土培根。3-4片葉時應定苗。留苗應選用“單株均勻留苗”法,以利于個體生長發育。

(二)中耕除草

中耕在開花前進行,一般中耕2~3次,第一次中耕宜早,在苗高5~6厘米時進行,深度為7~8為厘米,并要防止壓苗、傷苗;第二次中耕在分枝前進行,深度為5~6厘米,避免傷根,同時結合培土。

(三)灌溉

大豆需水較多。在有條件的地方,播前澆好底墑水。苗期至分枝期土壤含水量低于18%,需小水灌溉。開花至鼓粒期0~40厘米的土壤濕度低于21%,應及時灌溉。

(四)追肥

春播、夏播大豆土壤肥沃時,可少追肥或不追肥。土質差、苗弱時,在苗期和開花期,每畝各追施尿素2~3千克,結合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200克。

六、病蟲害防治

大豆常見病害有葉斑病、銹病、病毒病等。常見的蟲害有蚜蟲、黑絨金龜子、食心蟲等。

防治方法有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兩種。

其中農業措施主要通過選用抗病優良品種、選留無病植株,與禾本科等非豆科作物合理輪作,加強田間管理,及時去除病株,及時耕翻土地,使土壤疏松,消滅越冬幼蟲,根據害蟲生物學特性,采取糖醋液,黑光燈或汞燈等方法誘殺蚜蟲、豆莢螟等害蟲的成蟲。

化學防治:防治葉斑病施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銹病在開花結莢初期,用45%石硫合劑結晶150倍液,或150倍的硫酸鉀溶液3~4次;防治病毒病要從治蚜入手,減少病毒傳播,如早期發現及早拔除病株,防止病毒再漫延。

蟲害的防治:

(1)防治蚜蟲使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

(2)黑絨金龜子俗名瞎撞子、大絨馬褂。主要以成蟲(金龜子)危害大豆幼苗,咬食生長點或咬斷幼莖,嚴重發生時可將幼苗吃光造成缺苗斷條,甚至毀地。此蟲一年發生一代,以成蟲在土中越冬,豆茬地發生的多。夏初先在雜草上取食,大豆出苗后,咬食豆苗。此蟲夜間潛伏在土中,白天出來為害。午后3-5時取食最盛,無風日暖的天氣蟲量最大。防治黑絨金龜子可用2.5%敵百蟲粉劑噴撒,每667平方米2千克:或用2.5%敵殺死、5%來福靈、2.5%功夫等藥劑,每667平方米15~20毫升,兌水40千克左右,噴霧。

(3)大豆食心蟲俗稱蛀莢蛾、蛀莢蟲、小紅蟲,一年發生一代,以末齡幼蟲結繭越冬。受害大豆田輕者減產10%~20%,重者減產40%~80%,同時造成破瓣,降低大豆的質量和商品價值。

成蟲防治 防治時間:一般在8月13~15日,田間成蟲飛舞時進行。防治方法:一是每畝用20%速滅殺丁20~30毫升,對水45~60公斤噴霧。二是每畝用80%敵 敵 畏 乳 油100~150克浸玉米果穗瓤碎塊40~50塊。于下午4~5時,將浸過藥的玉米果穗瓤夾在大豆植株的2/3高處,每隔5~6壟夾1壟藥塊。在同一壟大豆植株上,每隔5~6米夾1塊,每畝用40~50塊即可。三是每畝用甲拌磷顆粒劑2~2.5公斤均勻撒在一壟壟臺上。每隔5~6米遠撒一堆藥。隔5~6壟再撒一壟,每畝撒40-50堆。四是可用赤眼蜂、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蟲。

幼蟲防治 防治時間:一般在8月21~22日,即大豆食心蟲成蟲產卵后幼蟲剛出現時進行。防治方法:一是每畝用滅蟲靈粉2~2.5公斤噴粉。二是每畝用除蟲精粉2-2.5公斤噴粉,效果較好。

禁止使用不符合大豆生產的農藥。

七、適時收獲  清選儲藏

當大豆莖稈呈棕黃色,有7%~10%的葉片尚未脫落,莢中籽粒與莢壁脫離,搖動植株有響聲時,是人工收獲的適宜時期;當豆葉全部落盡,籽粒已歸圓時機械收獲的適宜時期。

人工收割時要求割茬低,不掉莢,不丟枝,不炸莢,及時拉打,損失率不超過2%。

脫粒后的大豆,在貯藏前必須充分晾曬,使種子含水量降至12%左右,溫度保持在2~10℃,以備安全貯藏。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

[原創]優質大豆栽培技術

圖文簡介

有“植物蛋白之王”美稱的大豆是營養價值很高的糧食作物。按其種皮的顏色和粒形可分為五大類:黃大豆、青大豆、黑大豆、白大豆和雜色大豆。近年來,長治市大豆面積穩定在20萬畝左右,平均畝產130公斤,主要種植在黎城、襄垣、屯留、壺關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