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麥又叫烏麥、花麥、三角麥,有甜蕎苦蕎之分。蕎麥生育期短,適應性強,產量適中,營養保健和加工開發價值高,不僅是很好的填閑救災作物,而且是一種極具開發利用價值的“醫食同源”功能性作物。朔州市平魯區“紅山蕎麥”因其獨特的氣候、土壤和水源條件所致,在蕎麥中堪稱精品,并以“粒大,皮薄、色好、質佳”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2008年,國家農業部為其頒發了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書。蕎麥優質高產栽培一定要嚴格按照《無公害優質蕎麥(甜蕎)生產技術規程》進行操作。

一、適宜范圍

在晉西北黃土丘陵山區,通過良種良法相配套,農機農技相結合,應用傳統農業經驗和現代農業技術相結合進行蕎麥高產栽培,可達到優質高產。該技術適宜朔州市平魯區范圍。

二、目標要求

紅山蕎麥千粒重36~38.4g,微量元素硒含量達0.791ug/g,比國際最高值0.60ug/g高0.191ug/g,蛋白質、氨基酸含量居全國同類產品之首。通過蕎麥優質高產栽培,畝產優質蕎麥可達180公斤左右。

三、品種選擇

選擇抗逆性、抗旱性、抗倒伏性強的高產、優質品種。適宜平魯區推廣種植的優良品種有:平魯區紅山蕎麥、日本常陸秋蕎麥、茶色黎麻道蕎麥。

四、栽培技術

(一)播前準備

1、選地。選擇土地平整、土層深厚(土層80cm以上,熟土層20cm以上)、土壤結構通透性好,松緊度適宜,宜耕期長,養分含量高、養分全、比例協調的地塊。

2、精細整地。深耕和淺耕相結合,耕地結合耙耱,要求達到上虛下實,深透細平。

3、合理輪作。實行3-5年輪作制度,前茬最好為豆類,馬鈴薯和各種禾谷類作物。

4、精選種子。選用新近收獲的種子,并采用機械篩選法、比重篩選法和風選法等,選擇飽滿、均勻、無病、不破碎的大粒種子,并做發芽試驗。禁用陳舊種子,避免發芽勢不強,不能正常頂土出苗。

5、種子處理。播前曬種2~3天。采用溫湯浸種的方法進行選種。即用40℃溫水浸種10~15分鐘。除去漂浮的秕粒,將沉在下面的飽粒撈出晾干即可,為了縮短播種至出苗的時間,在浸種后悶種1~2天,待種子開始萌動時立即播種。土壤嚴重干旱時播種,不能悶種,以防“閃芽”,不能出苗。病蟲害嚴重的地方需要進行藥劑拌種,注意用藥不能超標。

6、增施肥料。蕎麥雖然耐瘠薄,但增施肥料能顯著增加產量。據測算:每生產50公斤蕎麥籽粒需純氮1.85公斤,純磷0.85公斤,純鉀2.55公斤。在平魯蕎麥產區,目標產量150公斤以上的中等肥力地塊,畝施優質農家肥1500~2000公斤,45%復合肥10~15公斤,作基肥施入較適宜。

(二)播種

適期播種。蕎麥喜溫涼環境,怕霜凍,播種太遲太早都會嚴重影響產量。一般距早霜來臨前70~85天均可播種,在蕎麥現蕾前趕上雨季估算適宜播種期。在平魯蕎麥產區,推薦6月5日至6月20日這樣一個播期范圍,可以有效地利用水、熱、光資源,充分利用單株一級分枝提高有效花數和籽粒數,進而提高產量。

合理密植。蕎麥可撒播、條播和穴播。一般條播為好。中等地畝播量3~4公斤,保證每畝基本苗6~8萬株,一般瘠薄地畝播量和基本苗大些,土壤肥沃的土地畝播量和基本苗小些。播種深度5~7厘米為宜。一般土地墑情好時宜淺一些,土地墑情差時深一些,粘性土地宜淺一些,砂性土地宜深一些。

(三)田間管理

1、破除板結。播后落雨,造成表土層板結,要用鐵耙破除板結,以利出苗。

2、中耕除草。在全生育期內一般中耕2~3次,從苗高10厘米起,每隔10天左右進行一次,到開花封垅結束。

3、合理留苗。在中耕除草時進行疏苗和間苗,去掉弱苗、病苗、多余苗。要合理配置,在中等肥力條件下,畝留苗4~6萬株為宜,肥地稍稀,地瘠稍密。

4、培土雍苗。蕎麥根系不發達,須根少,但適宜條件基部莖可產生不定根,在初花期株高25-30厘米時,把行間土摟到莖基,可擴大根系吸收能力,抗倒伏和增產。

5、授粉增粒。蕎麥靠蟲媒授粉,養蜂能提高授粉結實率,在相同條件下,昆蟲傳粉能使株粒數增加37.84~81.98%,產量增加83.3~205.6%。蜂房離蕎麥地越近,蕎麥及蜂蜜產量越高,收入也越多,一般30畝地放4箱蜂。因此,要倡導發展養蜂業,同時蕎麥種植區要積極主動招引養蜂者到本區域放蜂。人工輔助授粉:在盛花期上午9-11時(露水落后),用繩子在植株頂端拉動2-3次或沿垅空搖噴粉器,震動植株2~3次,每間隔3~5天進行一次,也可起到增產作用。在露水大、雨天、清晨、傍晚不宜進行。

(四)病蟲防治。

蕎麥常見病害有立枯病、輪紋病、褐斑病、霜霉病,蟲害有草地螟、粘蟲和跳甲。采取如下防治方法:

1、蕎麥立枯病

防治辦法:(1)深耕輪作,將土地表面的病菌埋入深入深土層內,減少病菌侵染源。合理輪作精耕細作,促進幼苗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2)藥劑拌種:用40%的五氯硝基苯藥劑拌種,100kg種子加0.25~0.5kg藥劑進行拌種。(3)噴藥防治:用65%代森鋅可濕性藥劑500~600倍液。

2、蕎麥輪紋病

防治辦法:(1)搞好田間清潔,收獲后將病殘株,及其種子收集燒毀,以減少越冬病源。(2)溫湯浸種;先將種子在冷水中預浸4~5小時,后在50℃溫水中浸泡5分鐘撈出后晾干拌種。(3)發病初期,噴灑40%的多菌靈膠懸劑500~800倍液。

3、蕎麥褐斑病

防治辦法:(1)清除田間帶病菌的植株,減少越冬菌源。(2)藥劑拌種:用五氯硝基苯按種子量的0.3-0.5%進行拌種。(3)噴藥防治:用40%的復方多菌靈膠懸劑500~800倍液噴霧防治。

4、蕎麥霜霉病

防治辦法:(1)清除田間殘植株,深耕土地,將枯枝落葉等帶病殘體翻入深土層內,減少來年的侵染源。(2)藥劑拌種:用70%的敵克拙粉拌種,用量為種子量的0.5%。(3)噴藥防治:用800~1000倍液的瑞毒霉進行田間噴霧防治。

5、蟲害防治:蕎麥的主要蟲害是草地螟、粘蟲和跳甲。

防治辦法:

(1)深翻滅蛹,除草滅卵。

(2)誘捕成蟲,根據成蟲有趨光性、趨化性的特點和黃昏后群集遷飛的習性,在成蟲發生期,采用黑光燈或用糖醋灑毒液或楊樹枝、谷草大量誘殺成蟲。

(3)藥劑防治,根據3齡以前幼蟲活動范圍小,抗藥力弱的特點,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噴霧防治,有很好的效果。

(五)收獲

當70%蕎麥籽粒呈黑褐色時,抓緊在清早或傍晚進行收獲,防止機械作業造成落粒,并扎捆扎把,豎立于防雨場所,使蕎麥充分后熟再進行脫粒,曬干儲藏。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

[原創]蕎麥(甜蕎)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圖文簡介

朔州市平魯區“紅山蕎麥”因其獨特的氣候、土壤和水源條件所致,在蕎麥中堪稱精品,并以“粒大,皮薄、色好、質佳”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2008年,國家農業部為其頒發了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書。蕎麥優質高產栽培一定要嚴格按照《無公害優質蕎麥(甜蕎)生產技術規程》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