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旱地高產栽培技術是通過運用高效蓄墑、合理用墑、科學管理等抗旱措施,達到旱地谷子穩產、高產的一項綜合栽培管理技術。此技術適用于旱農地區無霜期160天左右,≧10℃的活動積溫2700~3000℃,年降水量600mm左右特別是春旱嚴重的旱川地、山坡梯田。在種植實踐中只要把多種因素有機結合起來,就可達到畝產350~500kg,實現谷子穩產、高產的目標。
1、播前準備
1.1、選地。谷子性喜高燥,怕澇,尤其是后期怕澇,故谷子種植應選擇地勢高燥,通風透光,土層深厚,結構良好,保水保肥,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特別是土壤團粒結構好,有機質含量高,質地松軟的壤土、砂壤土和粘質壤土。
1.2、輪作倒茬。俗話說:“重茬谷,坐著哭”,充分說明谷子不宜連作。連作一是病害嚴重,二是雜草多,三是大量消耗土壤中同一營養要素,造成"歇地”,致使土壤養分失調。種谷較好的前茬作物是豆類、薯類、麥類、玉米、高粱,其中以豆類最好。
1.3、整地保墑。大秋作物收獲后,及時淺耕滅茬,深耕施肥,秋深耕一般以25~30cm為好,最厚不超過30cm。耕后耙耱,合口過冬,結合秋深耕,畝施優質有機肥3000~4000kg,碳銨40~50kg,過磷酸鈣40~50kg,硫酸鉀10~15kg,化肥施用深度以15cm為宜,以防氮揮發。春季當地表剛解凍時要及時進行“頂凌耙耱”,破除板結,耙碎坷垃,蓄墑保墑,使地做到平、碎、凈。播前進行鎮壓提墑。以保證谷子發芽出苗所需的水分,確保苗全、壯苗。
1.4、選用良種。所選的品種要有較強的抗旱性、抗倒性,要抗谷瘟病、黑穗病、白發病。春播生育期在115~126天之間的品種。陵川縣常用品種有“晉谷21號”、“晉谷40號”和“長生7號”等。
1.5、種子處理
1.5.1、曬種去秕。播種前半個月左右,選擇晴天將谷種薄薄攤開約2~3cm厚,暴曬2~3天,以提高發芽率和發芽勢。播種前一天用清水洗去秕籽,再用20%的鹽水漂去半飽籽,然后用清水洗凈。
1.5.2、藥劑拌種。將精選好的種子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ml對5公斤水和50公斤種子進行拌種,拌種后堆悶6小時,然后再用種子量0.2~0.3%的瑞毒霉拌種。
1.5.3、種子包衣。將拌好的種子用旱糧作物種子包衣劑包衣,曬干后播種不僅出苗率高,而且還可有效防治白發病和黑穗病及地下害蟲。
2、播種
2.1、適期播種。春谷早播雖然墑情較好,但地溫較低,生長緩慢,易感染病蟲害。同時由于谷子生育階段相應提前,易形成“卡脖旱”,播種過晚易發生“燒尖灌耳”,地面板結,貪青晚熟等問題。根據多年經驗,陵川縣谷子的適播期一般在立夏到小滿前后,即5月上、中旬為宜。
2.2、密度與播種量。根據多年試驗,陵川縣種植谷子,較適宜的留苗密度一般為旱地2~3萬株/畝,高水肥地3~3.5萬株/畝,肥沃旱地2.5~3萬株/畝,坡梁旱地1.5~2萬株/畝。播種采用機械精量播種技術,一般畝播量0.2~0.3公斤/畝。種植行距等行距以33~36cm為宜,平川地采用寬窄行,寬行36~42cm,窄行15~21cm。
2.3、抗旱播種技術
2.3.1、套耬播種。冬季未蓄墑,春季無雨,干土層較厚,又無灌水條件時采用套耬播種。具體方法是先用空耬開播種溝,推開干土,然后用帶籽耬播種,這樣深播種,淺覆土,種子直接播在濕土上易出苗。
2.3.2、鎮壓提墑播種。當表土干到12cm左右,但底墑較好時采用鎮壓提墑播種。
2.3.3、趁墑早播。土壤墑情較好時,為了搶墑,根據谷子的適播期范圍可提前10天左右播種。
2.3.4、播后鎮壓。播后鎮壓能增加地表含水量,使種子和土壤緊密接觸,促進谷粒早發芽,深扎根,有利于種子發芽和出苗,且出苗整齊。
3、田間管理
3.1、苗期管理
3.1.1、壓青苗、保全苗。谷子機械播種有時會出現下種不均,下種器堵塞現象,加之天氣干旱等原因,易造成谷子缺苗斷壟。為此在谷子剛出苗后要進行鎮壓,以破碎坷垃,使土壤緊實,提高表層土壤含水量,防止“懸苗”。對于嚴重缺苗的地塊,要及時用溫水浸泡種子,然后拌藥悶種催芽,待胚芽突破種皮后立即補種。
3.1.2、中耕除草。在谷子苗4~5片真葉時,結合間苗進行第一次中耕,中耕時掌握淺鋤,細鋤,破碎土塊,做到除草干凈,深淺一致,培土穩苗,防止傷苗、壓苗,促進根系良好發育。
3.2拔節抽穗期管理
3.2.1、清壟。拔除雜草,除去殘、弱、病、蟲株等。
3.2.2、追肥。谷子拔節到抽穗階段需肥最多。據試驗追施氮肥能顯著增產。追肥時一般是把肥料撒入行間,結合中耕埋入土中,追肥量以每畝施純氮10公斤左右為宜,且最遲必須在抽穗前10天施入。
3.2.3、中耕除草。谷子拔節后有8~9片真葉時進行深中耕高培土,中耕深度要達到7~8cm,這樣有利于松土通氣,接納雨水,消滅雜草。同時也能拉斷部分老根、促進部分新根生長,起到促進根系發育,控制地上部莖節伸長,防止倒伏的作用。
3.3、抽穗成熟期管理。抽穗開花期管理應以防澇、防倒、防秕谷為重點。應及時排水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氣條件。進入灌漿期后穗部逐漸加重如遇刮風下雨很容易發生倒伏。倒伏后及時扶起避免互相擠壓和遮陰,減少秕谷數,提高千粒重。
4、病蟲害防治。陵川縣谷子常見的谷子病蟲害主要有白發病、黑穗病、粟灰螟、粘蟲等。
4.1、谷子白發病。病菌主要在土壤、未腐熟的有機肥及種子表面越冬,第二年春季谷子3~4葉時開始發病。主要防治措施是采取輪作倒茬、施用腐熟有機肥、選用抗病品種、用種子重量0.3%的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拌種進行防治。
4.2、谷子黑穗病。病菌主要通過土壤和種子傳播,在谷子幼芽長1~1.5cm時侵染幼芽。主要防治措施是采取輪作倒茬、適期晚播、用種子重量0.2~0.3%的7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拌種進行防治。
4.3、粟灰螟。在幼蟲尚未鉆蛀莖稈前,用三氯氰菊酯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間苗后用40%辛硫磷乳油100克,加適量水后與20 公斤細土攪拌均勻,對準谷苗撒施毒土進行防治,用量為每畝約40公斤。
4.4、粘蟲。在幼蟲2~3齡期,谷田每平方米有蟲20~30頭時,用三氯氰菊酯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
5、適時收獲。谷子一般在蠟熟末期或完熟期,籽粒顏色呈本品種固有色澤,籽粒變硬,穎殼變黃,谷穗“斷青”時,及時收獲。收獲后在場上堆積3~5天再切穗脫粒,這樣可增加粒重,提高產量和品質。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