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屬豆科植物,又稱麥豆、寒豆、荷蘭豆,起源亞洲西部、地中海地區和埃寒俄比亞、小亞細亞西部,因其適應性很強,在全世界的地理分布很廣。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現在各地均有栽培,豌豆具有糧食、蔬菜、飼料和綠肥等多種用途,是一年生或越年生作物。人們常將豌豆和大米一起做飯煮粥,也可將豌豆磨成面與小麥面粉混合食用,或加工制成各種糕點。如著名的豌豆黃,清涼爽口,色味俱佳,原為民間小吃,后引進宮廷,成為御膳。豌豆還可以作豆餡、粉絲等,軟莢豌豆和豌豆苗是優質的蔬菜,青莢和鮮豆可加工冷凍或制成罐頭。豌豆作為鮮食、糧食兼用作物,一直是呂梁市群眾主要種植作物之一,近年來由于春旱嚴重,種植面積大為減少,呂梁市現播種面積種植8000畝左右,主要分布在興縣、臨縣、嵐縣、離石,且大多以農家品種為主,零星種植在山旱地,穴播為主。
一、適宜范圍
在呂梁市嵐縣、交口、興縣、離石區北部等無霜期90~120天的高寒區春播,山坡地穴播,梯田地、旱垣地條播,與玉米、谷子莜蕎麥實行3年以上輪作。
二、目標要求
蛋白質20%以上,淀粉45%以上, 畝產130公斤以上。
三、品種選擇
選擇可抗病蟲、抗逆性強、適應性廣、耐貯藏、適宜加工的高產優質品種,晉豌豆2號 、晉豌豆3號 、汾豌豆1號等。
汾豌豆1號 株高75cm左右,生育期85天左右,根圓錐狀,須根發達;莖呈綠色,主莖分枝2.1個;葉色淡綠,有卷須;花白色;莢鐮刀型,莢長5.7cm,成熟時黃白色,完整莢內著生子粒4.8粒;籽粒白色,百粒重21.5g。幼苗耐寒性好,高抗病害,中抗葉潛蠅。產量穩定性好。耐貯存,對倉儲害蟲抗性強,產品商品貨架時間長。 根據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粗蛋白(干基)25.41%,粗脂肪(干基)2.45%,粗淀粉(干基)38.57%。
產量水平:175.5~200公斤/畝,適宜山西省北中部及同緯度冷涼地區春播。
1、晉豌豆3號
株高90~110厘米,主莖節數7.2左右,分枝在2個左右,半直立株型,葉色翠綠,紫紅色花,最低結莢位45厘米左右,莢長6厘米多,單株結莢12個左右,百粒重26克。種色為淺黃色,光澤多皺,近圓型,硬粒,品質好,口嘗苦味輕,嫩莢食用甜而脆,穩定性好,長勢整齊,產量高,籽粒均勻且大,商品性好。晉豌豆3號全生育期90天左右。經山西省農科院綜利所品種分析測試中心測定:含蛋白質23.34%,淀粉49.98%。產量水平:130~150公斤/畝,播種應在4月中旬為宜。適宜山西省無霜期短的高寒區春播。
2、晉豌豆4號
株高98.3cm左右,單株分枝2.8個,葉色翠綠,花紫紅色,無限結莢習性,最低結莢位45~30cm,莢長6cm,單株結莢11個左右,生育期86天左右,百粒重27.3g,種皮為麻色、光滑無皺,圓形硬粒,嫩莢可鮮食,甜而脆??购敌暂^強、抗寒性較強。粗蛋白(干基)23.76%,粗脂肪(干基)1.00%,粗淀粉(干基)54.04%,總糖5.41%。產量水平:110~120公斤/畝。
四、栽培技術
(一)播前準備
整地施肥,前茬作收獲后先滅茬除草,然后進行深翻,施足有機肥。翌年春季土壤表層解凍后隨即耙耪保墑。豌豆的根比其他食用豆類作物較弱,根群較小,適當深耕細耙,疏松土壤,能促使豌豆根系發育,出苗整齊,幼苗健壯,抗逆性增強。
種子處理,剔除病蟲粒、破碎粒,減少病蟲侵襲的可能性,確保出苗整齊一致。播前曬種3~4天,可提高發芽率。浸種催芽和低溫處理,一般在10℃以下,以0-5℃低溫處理10~20天,低溫處理前需浸種催芽。
(二)播種
播種期
豌豆在呂梁市多春播,播種期3~4月,一般可適期早播,土壤化凍后(5厘米地溫2-5℃)即可播種,以便充分利用早春土壤水分,有利種子出苗。
播種方式
條播行距視品種特性為20~40厘米,覆土深度4~6厘米,土壤干旱時可適當加深。穴播穴距90~95厘米,每穴2~3粒。豌豆除單播外,一些株形緊湊、早熟、對光溫不敏感的品種,適合與其他作物間套種,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播種量
畝播種量5~10公斤。種植密度應根據土壤肥力,品種特性而定。肥地、高秧和分枝多的品種宜稍稀,瘦地和矮生品種宜稍密。一般畝2~3萬株,瘠薄土壤可增至3萬株。
(三)田間管理
豌豆種籽蛋白質含量較高,生長期需供應較多的氮素。從出苗到始花期吸收氮素,占全生育期總量的40%,到開花末期達到99%。豌豆的施肥以充足的有機基肥為主,重施磷鉀肥料,苗期可追施少量速氮肥,以利誘發根瘤菌的生長和繁殖。在花莢期噴施磷及硼、錳、銅微量元素肥料,增產效果顯著。②鏟趟除草:苗高3cm進行間苗。每穴留苗1~2株。豌豆苗期生長緩慢易受草荒,應及早鏟趟松土滅草保墑,提高地溫,促進生長。一般株高5~7cm時進行第一次鏟趟,株高10~15cm時進行第二次中耕,培土。后期應進行人工拔一次大草。③澆水:豌豆耐旱性差,播種后如遇干旱澆灌,以利種子發芽和出苗。在生長期間應注意澆灌,保持土壤濕潤。蔓生種在苗高30cm時須及時支架?;ㄇv期需水較多,遇旱澆水,澆后鏟地保墑。豌豆也耐澇,雨多時應及時排出積水。
收獲,貯藏?、偈斋@:豌豆早熟品種80多天便可成熟。春播的在8月至9月間可收獲。收獲宜在早晨或傍晚進行,以減少炸莢落粒損失,可分次采收。菜用制罐頭用,在莢果充分膨大而柔嫩時采收最好。②貯藏:收獲的豌豆莢果曬干脫粒后,籽粒含水量降至15%以下,經藥劑熏蒸或燙種后入庫貯藏。③留種:采取片選法留種。選擇植株生長健壯,無蟲害,豐產地塊作留種田。在留種田中,選具有原來品種優良特性的植株中部的莢果作出標記,待豆莢外皮變黃種子成熟時,即可采收單獨脫粒留作種用。
(四)病蟲防治
豌豆銹病 發病特征:主要為害葉片和莖部。葉片染病初在葉面或葉背產生細小圓形赤褐色腫斑,破裂后散出暗褐色粉末,后期又在病部生出暗褐色隆起斑,縱裂后露出黑色粉質物。莖部染病后,病癥與葉片相似。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灑30%固體石硫合劑15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藥性的地區可改用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乳油9000~10000倍。
豌豆白粉病 發病特征:主要為害葉、莖蔓和莢,多始于葉片。葉面染病初期現白粉狀淡黃色小點,后擴大呈不規則形粉斑,互相連合,病部表面被白粉覆蓋,葉背呈褐色或紫色斑塊。病情擴展后波及全葉,致葉片迅速枯黃。莖、莢染病也出現小粉斑,嚴重時布滿莖莢,致莖部枯黃,嫩莖干縮。防治方法:①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②實行輪作 豌豆根系分泌物對翌年植株根瘤菌活動及根系生長有影響,故忌連作。播種無病種子 用種子重量0.3%的70%甲基硫菌靈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1)混合拌種并密閉48~72小時后播種,可推遲發病約1個月。
豌豆莖腐病 發病特征:危害豌豆莖基部及莖蔓。被害莖部初現橢圓形褐色病斑,繞莖擴展,終致莖段壞死,呈灰褐色至灰白色枯死,其上部托葉及小葉亦漸枯萎。后期枯死莖段表面散生小黑粒病征。防治方法: 本病可結合防治豌豆炭疽病一道進行,一般無需單獨防治。在以本病為主的田塊,還可噴施40%600倍液復活一號或70%代森錳鋅8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10~15天1次,前密后疏,交替噴施。著重噴好莖基部。
豌豆花葉病 發病特征:全株發病。病株矮縮,葉片變小,皺縮,葉色濃淡不均,呈鑲嵌斑駁花葉狀,結莢少或不結莢。防治方法:早期發現及時拔除病株。及時全面噴藥殺蚜。用50%抗蚜威乳油2000倍液、金世紀一包兌水30市斤或用10%吡蟲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殺之,輪用或混用,8~10天1次,連噴2~3次。盡可能大面積聯防,效果明顯。
豌豆潛葉蠅 以幼蟲潛入寄主植物葉內取食葉肉,僅留上下表皮,形成灰白色的蛇形隧道,隧道內有由蟲糞組成的黑色點線。防治方法:①早春及時清除田間、田邊雜草和栽培寄主的老葉。②收獲后及時處理殘株敗葉,減少蟲源。③用30%糖液加0.05%敵百蟲結晶體誘殺成蟲。④播種時每667平方米用30%甲基異硫磷顆粒劑4千克或3%米樂爾顆粒劑1.5~2.0千克溝施。⑤在葉片受害嚴重時用40%樂果乳油、5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