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適宜范圍

本項技術適宜在晉中市復播大豆主產區的太谷、祁縣、介休等縣(區)推廣應用。

二、目標要求

應用此項技術可使晉中市的復播大豆生產達到綠色、無公害產品質量標準。平均畝產可達140公斤,平均增產幅度50%以上。

三、品種選擇

多年實踐證明,大豆原種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多,種子的種性逐年降低,致使大豆株高變矮、分枝能力差、單株粒數減少、抗病性降低、品質下降,大豆產量逐年遞減。因此,在復播大豆生產上,應該杜絕使用自留種,更不要盲目引種,要應用種子部門新繁育的良種晉豆25、52、53等。

四、栽培技術

(一)合理輪作

種植大豆最忌重茬或迎茬,生產實踐證明,重茬或迎茬大豆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色黃綠,易感染病蟲害,莢少,粒小,顯著減產。盡量實行三年以上(含三年)合理輪作,適宜輪作方式為實行小麥—大豆—玉米兩年輪作制。

(二)播前準備

1、整地。前茬收獲后,用除茬機將茬子打碎,進行秋翻,耕翻深度16~20厘米,接著進行耙地、鎮壓。耕、耙、壓作業后,地表要平整,土壤要細碎,耕層要上松下實,無大土塊和暗坷位。春耙前,畝施腐熟過的有機肥2000公斤、磷酸二銨10公斤、氮磷鉀含量均為15%的多元復合肥5公斤,經充分混合后均勻耙人土中。

2、施足底肥。大豆是需肥較多的作物,它的需氮量是谷類作物的4倍,它對氮、磷、鉀三要素的吸收一直持續到成熟期。它對土壤有機質含量反應很敏感,種植大豆前土壤施用有機肥料,可促進植株生長發育和產量提高。當每畝施用有機質含量在6%以上的農家肥2000~2500公斤時,可基本上保證土壤有機質含量不致下降。大豆播種前,施用有機肥料結合施用一定數量的化肥尤其是氮肥,可起到促進土壤微生物繁殖的作用。適宜的施肥比例為1000公斤有機肥摻和3.5公斤氮肥。

3、種子處理。

①種子精選。播種前必須進行人工或機械選種,選用粒大、飽滿、沒有病蟲口和雜質的種子作良種,使種子質量達到以下標準:純度不低于98%,凈度不低于98%,發芽率高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

②藥劑拌種。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能有效防治地下病蟲害,可用50%多菌靈或50%多福合劑按種子量的0.4%進行拌種,防治根腐病;也可每畝用5%甲拌磷顆粒劑2公斤隨種肥施。

③微肥拌種。鉬酸銨拌種:能提高大豆固氮能力,增加大豆的產量。方法是每公斤豆種用1%克鉬酸銨,溶于水中。用液量為種子量的1%(水多易造成豆種脫皮),均勻灑在豆種上,在陰涼處混拌均勻。注意拌種后不要曬種,以免種皮破裂,影響種子發芽。如種子需要藥劑處理,待拌鉬肥的種子陰干后,再進行其他藥劑拌種。

(三)播種。

1、播種期。在小麥收割后要及時漂墑,搶時播種,一般情況下在6月25日后到7月5日前播種完成。

2、播種密度。晉豆25、晉豆52號適宜栽培密度為高水肥地畝保苗2.0~2.1萬株,中等地力2.1~2.2萬株,薄地2.2~2.3萬株。

3、播種量。在晉中市以種植晉豆25、晉豆52品種為主、每畝播種量8.5公斤、保證一次播種出全苗、齊苗。

4、播種方法。采用機械播種或手工播種,播種覆土和鎮壓連續作業,一次完成。等距穴播,每穴2~3粒,播種覆土深度3~5厘米。

5、播種質量。播種均勻無斷條。非穴播的20厘米內無籽為斷條,每5米斷條不超過1處。機械壟上播種時應對準壟頂中心,偏差±3厘米。播量誤差±3%,播深4~6厘米,行距誤差±1厘米,臺間誤差±2厘米,往復行距±5厘米,覆土均勻,及時鎮壓。

(四)田間管理

1、間苗。在2片對生真葉展開后至第1片復葉完全展開前,按播種密度要求進行人工手間苗,拔除弱苗、小苗、病苗,拐子式留苗,留苗均勻,一次定苗。

2、追肥。①根際追肥。大豆初花期(6月15~20日),結合中耕或灌水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②葉面施肥和施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初花期:選用下列肥料溶于35公斤水中,進行葉面噴施:鉬酸銨15克;硼砂70克,硫酸錳45克,硫酸鋅70克。于初花期采用95%增產靈粉劑9500倍液噴施,至盛花期采用50000t~60000倍液噴施。鼓粒初期:選用下列肥料溶于35公斤水中,進行葉面噴施:尿素350克,磷酸二氫鉀100克。

3、灌水。在大豆開花初期和結莢鼓粒期,如無雨,要根據土壤墑情適時灌水,或根據田間植株葉片表現情況適時灌水。當植株葉片早晨尚堅挺,近中午葉片有萎蔫表現時就應及時灌水,灌水應在傍晚進行。

4、防倒措施。在大豆開花期若植株生長過旺,畝噴施矮壯素5%水劑2500倍液;或3~5克三碘苯甲酸粉劑對水35公斤,葉面噴施。以降低大豆植株高度,縮短節間長度,增加抗倒伏能力。

(五)病蟲防治

1、病害防治。

①花葉病毒病。于大豆第3復葉期(有翅蚜出現之前),觀察田間幼苗,如發現有種傳病苗,須及時拔除,帶出田外掩埋,以免蚜蟲傳播蔓延。

②霜霉病。用50%福美可濕性粉劑進行拌種,或用50%福美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進行噴施。

③灰斑病。7月下旬陰雨季節當大豆小葉片有30%以上出現病斑時,用50%多茵靈、甲基托布津等進行防治;大豆花莢期用40%多菌靈膠懸劑1.5公斤對水450~600公斤進行噴霧。

④大豆孢囊線蟲病。用5%涕滅威顆粒劑,每畝2.5~3公斤,或者用3%呋喃丹顆粒劑,每畝2.5~3公斤,于播種時施于壟溝內。涕滅威、呋喃丹對人、畜有毒,使用時需注意安全。

2、蟲害防治

①大豆蚜蟲和紅蜘蛛。自7月中、下旬到9月上、中旬,用40%的樂果乳油50克,均勻拌入10公斤濕潤細沙土中,揚撒于大豆田間,方法簡便。撒毒土的次數,視害蟲數量而定。或每畝用40%樂果乳劑1500~2000倍液噴霧,藥液量30~40公斤;或用氰戊菊酯(速滅殺丁)20%乳油30~50毫升對水噴霧,藥液量30~40公斤。

②大豆根潛蠅。在大豆根潛蠅發生地區,6月中旬前,結合中耕將3%呋喃丹顆粒劑撒在大豆植株基部,培土掩埋。每畝用藥量1.5~2.0公斤。

(六)適期收獲

1、收獲時期。大豆葉全部脫落,籽粒已歸圓時(即響莢期),進行收割。

2、收獲質量。實行高油大豆單收、單貯、單運。割茬要低,不可留莢,放鋪需規整。為減少損失,宜在早晨帶露水時收、拉,收割損失率小于l%,脫粒損失率小于2%,破碎率小于5%,泥花臉率小于5%,清潔率大于95%。脫粒后進行機械或人工清選,產品質量符合大豆收購質量標準三等以上。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

[原創]山西省晉中市復播大豆高產栽培技術

圖文簡介

大豆原種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多,種子的種性逐年降低,致使大豆株高變矮、分枝能力差、單株粒數減少、抗病性降低、品質下降,大豆產量逐年遞減。因此,在復播大豆生產上,應該杜絕使用自留種,更不要盲目引種,要應用種子部門新繁育的良種晉豆25、52、5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