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適宜范圍
適用于晉城市轄區范圍內谷子生產。
二、目標要求
生產無公害優質谷子,畝產達300公斤以上。
三、品種選擇
選用經審定推廣的生育期適宜、品質優良、籽粒外觀和適應性好,抗逆性強,同時兼顧高產的品種。要求抗白發病、黑穗病、谷瘟病等,如:晉谷21號、長谷4號、晉谷35號、晉谷40號、陽城本地紅苗谷等。
四、栽培技術
(一)播前準備
1、選地選茬
谷子在褐土、黃土、粘土、壤土、砂土、黑土均可種植,壤土、砂質壤土、粘質壤土最好。透氣性差,特別是灌漿期土壤透氣性差的地塊不宜種谷。谷子對土壤緊實度要求為1.1~1.3克/立方厘米,小于1.0或大于1.4均減產;耐酸性,在Ph值4.5~5.5之間均可;地形地勢:優質米一般海拔在900米以上,要求地勢高,通風,透光,排水良好。
前茬以豆類作物為最好,瓜類、馬鈴薯、玉米也是良好前茬,小麥次之。
2、施肥整地
(1)秋耕壯垡
前茬作物收獲后,秋深耕20~25厘米,耕后耙耱,合口過冬。結合深耕翻施入經發酵腐熟的有機肥,如:廄肥、餅肥、秸稈肥、沼氣肥等(如當地無有機肥源,可施入商品有機肥)和磷肥,有條件的地方最好施用腐熟的羊糞。秸稈還田地塊,應施入適量氮肥,以加快秸稈的腐爛和提供秸稈腐爛時所需的氮量。
(2)三墑整地
即耙耱保墑、淺犁踏墑、鎮壓提墑。
①早春土壤剛解凍后,立即頂凌耙耱,破除板結,保住地下墑。
②播前2~3天,淺犁踏墑,隨淺耕施入氮肥,犁后耙耱。
③播前,如墑情較差,進行鎮壓提墑。
通過精細整地,使土壤達到無根茬,無雜草,無坷垃,上平下也平,上虛下實的質量要求。
3、種子處理
①推薦使用種子部門提供的包衣谷種。
②對自留種,在播種前2~3天,選擇晴天中午將谷種均勻攤在地上曬種,播種前1天對種子進行"三洗一悶一拌"處理。即先用清水去秕籽,再用10%鹽水漂去半飽籽,然后用清水洗鹽;將精選好的種子用種子量0.1%的內吸磷類農藥拌種防治地下害蟲;同時用種子量用種子重量0.3%的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拌種,防止白發病,用種子重量0.3%的2%立克秀可濕性粉劑拌種,防止黑穗病。拌種后堆悶6~12小時再播種。
(二)播種
1、播種期
根據谷子生育進程對水分的需求,結合當地的自然降水規律,我市谷子的最佳播種時間為立夏至小滿,即:5月5日~5月23日。此期播種的谷子,苗期處于較干旱的季節,拔節抽穗期處于降水較多的雨季,灌漿期處于降水較少的月份,正如俗語說的“小苗旱個死,老來一肚子”,“谷怕胎里旱”、“拖泥秀谷穗”, “曬出米來,淋出秕來”。
2、播種深度
一般播深3~5厘米。土壤墑情好的可適當淺些,墑情差的可適當深些;早播可深些,晚播可淺些;壤土地可深些,紅粘土地可淺些。
3、播種方式
①晉城市常規播種方式為木耬播種和普通機播。出苗后,間、定苗勞動強度大。
②機械精準播種。選用長治糧機廠生產的谷子精播機和南韓生產的自走式谷子精播機進行精準播種,可免間或少間苗。
4、播量
①木耬播種和普通機播每畝用種0.5~1公斤。播種能手用炒熟的谷種和普通谷種拌在一起進行播種,畝播量為0.4公斤,可達到少間苗的效果。
②機械精準播種,畝播量為0.2公斤,最大不超過0.25公斤,可起到免間或少間苗的作用。
5、施肥
根據每生產100公斤谷子籽粒需要純氮2.5~3.0公斤、五氧化二磷1.2~1.4公斤、氧化鉀2.0~2.4公斤。畝生產300公斤谷子籽粒需要純氮7.5~9公斤、五氧化二磷3.6~5.2公斤、氧化鉀6.0~7.2公斤。據此推算出畝施肥量。
谷子的施肥包括基肥、種肥和追肥。
①基肥:結合秋耕壯垡,一次施入有機肥和過磷酸鈣作基肥,每畝施優質有機肥3000~4000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春季播種前,結合淺犁塌墑,每畝施硝酸磷肥20公斤。
②種肥:每畝施3公斤磷酸二銨或尿素作種肥,在播種時隨種子施在溝內。如果遇到土壤干旱,可不施或少施種肥,施用時要注意將種子與肥料適當分開。如不施用種肥的要適當加大底肥的施用量。
③追肥:
追肥:在拔節期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
葉面噴肥:在灌漿期,每畝用2%的尿素溶液和0.2%磷酸二氫鉀溶液50~60公斤,葉面噴施;齊穗前7天,用300~400毫克/公斤濃度的硼酸溶液100公斤葉面噴灑,間隔10天噴一次。高產田不加尿素,只噴磷、硼肥液。可促進籽粒灌漿。
(三)田間管理
1、搞好“三砘”
(1)播種后隨耬鎮(踩)壓1~2遍,能增加地表含水量,使種子和土壤緊密接觸,有利于種子發芽和出苗,俗稱“隨耬砘”。
(2)幼苗快出土時順壟溝鎮(踩)壓1次,壓碎坷垃,踏實土壤,防止“懸苗”和“燒尖”,俗稱“黃芽砘”。
(3)出苗至2-3片葉時,及時鎮(踩)壓,俗稱“壓青砘”。
2、查苗補苗
出苗后及時檢查每塊地的出苗情況,如發現缺苗,應及早進行浸種催芽補種。
3、間苗、定苗
3-4片葉間苗,6-7片葉定苗。也可在4-6片葉時,結合間定苗一次完成。如采用谷子機械精量播種地塊,可免間或少間苗。
4、留苗密度
肥旱地每畝留苗2.5萬株左右;坡梁旱薄地每畝留苗2萬株左右。
5、中耕除草
第一次中耕結合定苗淺鋤,圍土穩苗;苗高25~30厘米時,進行第二次中耕,深鋤、細鋤,深度達到5-7厘米;苗高50厘米時,進行第三次中耕,主要是培土,防止倒伏。
(四)病蟲草害防治
主要病害:谷瘟病、白發病、黑穗病、病毒病、紋枯病、褐條病等;
主要蟲害:玉米螟、粟灰螟、粘蟲、粟跳甲、粟葉甲、粟鱗斑葉甲、粟芒蠅、地下害蟲等;
主要草害:谷莠、牛筋草、馬唐、狗尾草、藜、薺菜、反枝莧、打碗花、刺兒菜、葎草等;
1、病害防治
(1)谷瘟病
危害幼苗期和成株期葉片、葉鞘、莖節、穗頸、穗小梗和小穗。主要癥狀為葉瘟、穗瘟。其中以穗瘟造成的產量損失最大。陰濕天氣時間長、雨量多有利于谷瘟病發生。病菌靠風和雨水傳播。
防治技術:
①選用抗病品種是最經濟有效的措施。
②選擇通風透光地塊種植。
③1%石灰水浸種。
(2)白發病
該病為系統性侵染病害,谷子在萌發至出土前最易被侵染。播種后氣溫低,谷子出苗慢,易發病。
防治技術:
①實行三年以上合理輪作。
②品種之間抗性差異顯著,采用抗病良種。
③適時晚播,控制播種深度。
④及時拔除灰背、白尖等田間病株,并帶出田外燒毀或深埋。
⑤不施用帶有白發病病菌的肥料。
⑥用0.3%的瑞毒霉或瑞毒錳鋅拌種,或用50℃溫湯浸種20分鐘。
(3)黑穗病
該病為系統性侵染病害。被害株部分或全穗籽粒染病,病穗短小,常直立。以冬孢子在土壤中或附著在種子表面越冬,在種子萌發時通過芽鞘侵入危害。
防治技術:
①選用高抗或免疫品種。
②實行三年以上合理輪作。
③成株期田間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并帶出田外燒毀。
④用0.3%的立克秀拌種,或用55℃溫湯浸種。
(4)病毒病
病害發生程度和苗期田間蚜蟲及灰飛虱的帶毒蟲口密度有關,田間或周圍雜草多易感病。主要病害為紅葉病和粗縮病。
紅葉病:蚜蟲傳毒;病穗短小,重量輕,不結實或種子芽率低。嚴重的不能抽穗。
粗縮病:灰飛虱傳毒。節間縮短,植株矮小,病穗短小或不能抽穗。
防治技術:
①選用抗病品種。
②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每畝7~8克,或40%氧化樂果乳油50毫升,加水50~60公斤葉面噴霧,及時防治傳病害蟲。
(5)紋枯病
可侵染葉鞘及葉片,嚴重的可侵莖,造成倒伏或形成白穗。該病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病。且可形成菌核,為再侵染主要來源。危害程度和種植密度及天氣有關,種植密度大,拔節到穗期潮濕多雨易發病。
防治技術:
①配方施肥,合理密植。
②選用抗病良種。
③病株率達到5%時,用50%可濕性紋枯靈兌水400~500倍或用5%井崗霉素600倍液在谷子莖基部噴霧防治1次,7~10天后酌情補防1次。
(6)褐條病
可侵染植株心葉和幼穗,細菌沿葉脈擴展形成褐條,嚴重的不能抽穗,或侵染幼穗呈褐色,不能結實。
雨水較大容易感病,雨水或蟲口造成傷口有助于侵染。
防治技術:
①選用抗病品種。
②未發病前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4000倍液進行噴霧,預防谷子褐條病的發生。在病害開始發生時,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4000倍液或20%噻森銅懸浮劑進行噴霧,7天/次,最好連防2~3次。
2、蟲害防治
(1)螻蛄、金針蟲、蠐螬等地下害蟲
地下害蟲一般在苗期危害。螻蛄在土里穿行,咬食剛發芽的種子或切斷谷苗基部造成枯死苗,被害處為亂麻狀;蠐螬主要危害谷苗地下根莖,造成死苗;金針蟲通過鉆蛀根莖造成枯心致植株死亡,被害部位可見明顯鉆蛀孔洞。這些害蟲嚴重發生可造成缺苗斷壟。
防治技術:
①結合秋耕壯垡,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250~300毫升加適量水拌細土25~30公斤,深耕入土,既能殺死地下害蟲,又能兼治潛伏在土中的其他害蟲。
②在6~7月無風悶熱的夜晚,設置黑光燈誘殺害蟲。
③挖若干個35厘米見方的土坑,埋入馬糞,過1~2天翻出,打死聚集在馬糞中的害蟲。
④沿著蟲洞挖掘捕殺蟲和卵。
⑤用5公斤炒香的谷糠,加40%甲基異柳磷、或40%樂果乳油50~100克,加適量水拌成毒餌,晾干后傍晚撒于田間,對地下害蟲進行誘殺。
(2)粟跳甲、粟葉甲、粟鱗斑葉甲等苗期鞘翅目害蟲
粟跳甲
以幼蟲為害為主,成蟲亦可為害。幼蟲由莖基部咬孔鉆入,造成枯心,可導致缺苗斷壟。成蟲為害幼苗葉片表皮組織成白色斷續條紋,與葉甲成蟲為害相似,但較葉甲為害條紋窄、短。
防治方法:
①清潔田園,清除雜草、殘茬等越冬潛藏地,減少來春蟲源。
②根據蟲情,調整播種期,適當晚播,躲過成蟲盛發期;實行輪作,避免連作。
③結合間苗、定苗拔除并燒毀枯心苗。
④產卵盛期前用2.5%敵百蟲粉或1.5%樂果粉進行噴粉,每畝1.5~2公斤。或用90%敵百蟲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40%樂果乳油2000倍液噴霧。
粟葉甲
以幼蟲為害為主,成蟲亦可危害。幼蟲舔食心葉葉肉,葉面呈現寬白條狀食痕,造成葉面枯焦。成蟲沿葉脈啃食葉肉,只留下表皮,成斷續白條狀。
防治方法:
①合理輪作,避免重茬,秋耕整地,清除田間地邊雜草,適時播種。
②播種前用5%克百威(呋喃丹)顆粒劑2公斤處理土壤,谷子出苗后3-4葉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48%毒死蜱1000倍液噴霧防治。
粟鱗斑葉甲
成蟲在地表或表土層危害谷子幼芽或幼苗,俗稱“切根蟲”。成蟲集聚危害,造成缺苗斷壟或毀種。
防治技術:
①加強田間管理,清除雜草,降低蟲口密度。
②用40%樂果或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兌水20公斤,拌種子200~300公斤,拌勻后堆悶,涼干后播種。幼苗期,如再發現有蟲為害并達防治指標時,可用3%甲胺磷粉劑1.5~2公斤,拌土10~15公斤,拌勻后撒在幼苗附近。
(3)粘蟲
以幼蟲咬食植株葉片危害,大發生年份可將葉片除葉脈外啃食干凈,造成絕產。
防治技術:
①粘蟲危害較重地塊可結合谷草把引誘成蟲棲息和產卵的方法進行防治,具體方法為:每把20根谷草,長50厘米,把距10米,白天用手拍打草把,將掉下的成蟲殺死,3~4天換一次草把,連續更換兩次,并把換下的草把燒毀。
②可選用2.5%敵百蟲可溶性粉劑,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
(4)玉米螟
以老熟幼蟲在作物莖稈或穗軸中越冬。我市2代玉米螟7月上中旬產卵,卵期4~5天。7月中旬第2代危害,八月中下旬3代開始危害。田間造成損失最大的是蛀莖的3代玉米螟。
防治技術:
可選用毒死蜱每畝用350~500克點心撒施在葉鞘內,也可每畝用18%殺蟲雙水劑10倍液用手持式噴霧點心防治。
(5)粟灰螟
我市一年發生2代,以幼蟲蛀食谷子莖稈,第一代6~7月危害苗期形成枯心苗,第二代7~8月鉆蛀造成枯心苗、白穗和秕粒。以老熟幼蟲在谷茬和谷草中越冬。應抓住幼蟲鉆蛀前進行防治。
防治技術:
①推廣抗蟲品種。
②四月底前后,即越冬幼蟲化蛹羽化前,處理田塊中殘存的秸桿、根茬和玉米穗軸等,消滅越冬蟲源,可有效壓低蟲源基數。
③谷子收獲后,進行串耙,使茬子全部露于地表,徹底拾凈。
④用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在定苗后、拔節間連噴兩次防治。
3、雜草防治
(1)輪作倒茬。
(2)精選種子,腐熟肥料,清除田邊及附近地塊雜草。
(3)及時中耕除草。
(4)播種出苗后,每畝用50%可濕性粉劑的撲滅津0.2~0.4公斤,噴霧處理土壤,防治谷誘草。谷苗4-5葉時,每畝用75%闊葉凈可濕性粉劑0.9~1.5克,兌水30~50公斤噴霧,防治闊葉雜草。
(五)適時收獲
穎殼變黃,谷穗斷青,籽粒變硬,即可收獲。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