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在吉林省是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經濟作物和油料作物,近年來種植面積穩定在10萬/hm2以上。由于品種老化、退化嚴重、栽培管理粗放、連作重茬病害重、植物早衰,致使花生單產很低,種植經濟效益不高,從而抑制了花生產業的發展。現根據試驗和生產示范總結出一套花生規范化高產栽培技術,供參考。
1、整地
1.1 地塊選擇 選擇土層深厚、地勢平坦、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或砂土,3年內未種過花生或其他豆科作物。前茬最好是玉米、高粱、谷子等禾本科作物。通透性較差的土壤,可通過秸稈還田和增施有機肥等措施加以改良。土壤pH值為6-7.5。
1.2 整地要求 秋季深翻整地,翻深20~25cm,達到熟化、沉實土壤、消滅部分越冬病蟲害目的;春季整地一般在春分后清明前進行,淺耕10~15cm,做到隨耕隨耙保底墑。耕后耙細達到土壤平整細碎、無坷垃、無根茬。
1.3 整地標準 做到耕翻及時,深度一致,行向直,不亂土層,不漏耕重耕,垡片翻扣嚴密,不漏土邊、地邊,減少開閉壟。
2、施肥
施肥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農家肥與化肥結合整地做底肥一次性施入,每公頃施腐熟農家肥3萬~4.5萬公斤、硅鈣肥 200kg、磷酸二銨220kg、尿素75kg、硫酸鉀210kg,或者施用相當元素含量的復合肥。
3、品種選擇
選用早熟或中早熟、產量潛力大、綜合抗性好,并已通過國家或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鑒定)委員會審定、認定或鑒定的品種。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及周邊地區露地栽培的以紅粒型品種為主,如扶余四粒紅、扶花1號、扶花3號,搭配白沙1016、吉扶3號、花育20號等;吉林省西南部地區四平雙遼露地栽培的以白沙1016、花育20號為主,搭配四粒紅、扶花系列品種。地膜覆蓋栽培的選用花育22號、花育25號等。
4、種子處理
4.1精選種子 剝殼前帶殼曬種2~3d,播種前10~15d剝殼。剝殼時隨時剔除蟲、芽、爛果。精選子仁大小均勻一致、飽滿,于播種前7d做發芽試驗。
4.2 拌種 用藥劑拌種,晾干種皮后播種,防治地下害蟲;用種子量0.4%的鉬酸銨,制成0.6%的溶液,噴霧到種子上,邊噴邊拌勻,晾干種皮后播種,提高種子發芽率和出苗率。
5、播種
5.1 播種期 露地栽培5月10-20日為最佳播種期,連續5d土溫穩定通過12℃、耕作層土壤手握能成團、松手落地自然散開即可播種;地膜覆蓋栽培要重鎮壓提墑蓄水,確保底墑充足, 5月1~10日為適宜播種期。
5.2 種植密度 露地栽培單壟種植,壟寬65cm,穴距15cm,每穴播2粒種子;地膜覆蓋85~90cm大壟雙行栽培,每壟2行,壟上行距35~40cm,穴距15~17cm,每穴播2粒種子。
5.3 播種 露地栽培壟面平整,播種深淺一致,覆土厚度3~4cm,播后及時鎮壓,然后在壟體表面噴施除草劑,每公頃用70%都爾乳油2.0kg或90%都爾乳油1.5kg,兌水750kg封閉除草;覆膜栽培主要采用先播種后覆膜的方式,播種后將壟體整平、整細,達到沒有茬子和土坷垃的狀態,然后在壟體表面噴施除草劑,除草劑用量同露地栽培。噴藥后立即覆膜,膜要拉緊,使膜緊貼壟面,間隔取土壓膜,兩側壓嚴。
6、田間管理
6.1 查苗補種,開膜引苗 露地栽培,一般播種后12d左右開始出苗,出苗后及時檢查,若發現缺苗、斷條應立即催芽補種,以保全苗。地膜覆蓋栽培,一般10d左右就能頂土出苗;當花生子葉破土頂膜時,應及時引苗出膜;引苗應選在晴天的中午進行,陰雨天或大風天不宜引苗。
6.2 清棵蹲苗 花生苗出齊后,用手或小扒鋤及時清棵,將幼苗根際的浮土扒出,使2片子葉外露,做到齊一塊清一塊。
6.3 中耕培土,及時除草 做到3鏟3趟,第1次在苗期,中鏵深耕淺上土,疏松表土,清除早春雜草;第2次在始花期,中鏵耕作,比第1次稍深,少上土;第3次在開花期,大鏵深耕,稍多上土,有利于果針下扎入土。于播后苗前土壤封閉處理,每 公頃用70%都爾乳油2.0kg或90%都爾乳油1.5kg,兌水750kg均勻噴灑土壤表面。
6.4 葉面追肥,促生長、防早衰 在下針結莢期,噴施800 倍壯飽安、子滿堂、粒粒飽等藥劑促果飽、增果重。在生長后期葉面噴施保綠王、大肥王或每公頃用0.15kg尿素兌水15kg,噴施2-3次,提高葉片活力,延長功能葉片期,控制植株早衰。
6.5 病蟲害防治 葉斑病7月中下旬發病,初見病葉時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用5O%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800倍液防治,每10~15d噴1次,連續2-3次。根腐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灌根。還要及時防治各種地下害蟲及蚜蟲。
6.6 適時收獲 9月20日開始收獲,當植株下部葉片發黃,部分脫落,收獲時莢果果殼網紋清晰,海綿層有黑色光澤時應及時收獲,過晚易掉果。起收后將花生放在壟上晾曬5~7d,3d翻動莖棵1次,曬至七八成干,然后脫果,莢果繼續晾曬至子仁含水量降到8%以下,達到安全水分時,即可貯藏或銷售。嚴防初霜打果。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