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適應性廣,耐干旱,耐瘠薄,抗逆性強,但也是喜溫、喜光照、喜肥、變異性大的短日照一年生禾本科高產作物,若關鍵時期缺水可造成大幅度減產。谷子的一生可分為三個生育時期。

一、苗期階段

從出苗到拔節前為苗期階段。持續時間春谷子30~40天。

(一)播種-出苗

從播種到出苗需10天以上時間。

1、田間管理的主攻目標

在保證全苗的基礎上培育壯苗,為谷子高產打下基礎。

2、種子發芽所需要的環境條件

(1)溫度。谷子是喜溫作物,全生育期要求平均氣溫20℃左右,一般有效溫度在10℃以上播種。發芽最低溫度為5~6℃,但發芽極緩慢,需要10天以上。發芽最適溫度為24℃,通常田間土層10厘米溫度達到10~12℃,即可播種。

(2)水分。谷子比較耐旱,耐旱程度高于其它作物。蒸騰系數為142-271。谷子發芽要求水分不多,吸水量達種子重量的26%就可發芽,與其它谷類作物種子發芽對水分的需要相比是較少的。在耕層土壤含水量達9~15%時,就可滿足種子發芽對水分的需要。由于各種土壤質地不同,種子發芽需要土壤水分的含量也不同。砂壤土要求土壤含水量一般為9~10%為宜;壤土以13~14%為宜,粘土可供種子發芽的有效水分少,一般含水量要到14~15%才能發芽。

3、播種時的技術措施

(1)輪作倒茬。谷子不宜重茬,必須合理輪作。茬口以豆類作物為最佳,其次是馬鈴薯、甘薯、玉米等。谷子連作的害處主要是:①病害嚴重,特別是谷子白發病,主要由土壤傳染,連作會加重發生,最好隔三年再種谷子。②連作雜草嚴重,容易造成草荒。其中以谷莠子最為嚴重。③谷子根系發達,吸肥力強,連作還會大量消耗土壤內同一營養要素,造成單一養分減少,致使營養要素失調,對谷子生育帶來不利影響。

(2)精細整地。前茬作物收獲后應立即滅茬,結合施基肥進行早秋耕,秋耕深度一般要在20厘米左右,耕后立即耙耱。翌年當土壤凍融交替之際及時頂凌耙耱,壓碎坷垃,蓄墑保墑。播前2~3天,反復耙耱,精細整地。

(3)施用基肥。秋耕時每畝施優質農家肥2000~4000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碳酸氫銨30~40公斤。春播時每畝用3公斤磷酸二銨或尿素作種肥,播種時隨種子施入溝內。土壤干旱、墑情差的情況下不施種肥。

(4)種子準備。①品種選擇。要選用通過國家或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已備案或登記的生育期適宜、品質優良、籽粒外觀和適口性好、抗倒伏,抗逆性強的高產品種。目前推介晉谷21號、29號、長農35號、張雜3號、5號、金谷2401等品種。②穗選留種和曬種。要選擇生活力強,保持良種特性,生長整齊,成熟一致的大穗作為下一年種子用,可以有效消滅谷莠草的危害,對取得高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播種前一周,將種子翻曬2~3天,可提高發芽率。③鹽水選種。播前3~5天將種子放在濃度10%的鹽水內,剔除雜質、秕粒,然后再將下沉籽粒撈出,用清水洗二遍晾干。鹽水選種對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出苗率均有良好的作用。④藥劑拌種。為防治白發病和黑穗病,可用50%萎銹靈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3%拌種,防治效果良好。

(5)適期播種。是保證谷子高產穩產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土壤5~10厘米地溫穩定通過10度時為最佳播期。陽泉市一般為谷雨到小滿之間為宜(即5月上、中旬)。

(6)播種方法、播種量和播種深度。①播種方法:耬播——特點是開溝不翻土,跑墑少,墑情較差時容易保全苗;比較省工、方便,在各種地形上都可以播種。機播——特點是下籽均勻一致,播種深淺一致,種、肥同時播下,對保證苗全苗齊效果很好。②播種量:每畝播量0.5~1公斤就夠用。一般生產中要求播量可控制在0.5公斤以內。要做到精量播種,一般要求0.2~0.3公斤。土壤干旱、質地粘重、整地質量差的地塊可適當加大到0.75~1.0公斤。③播種深度:原則上要求以淺播為好,深度一般為2~3厘米為宜。

(7)播后鎮壓。為了促進種子快吸水,早發芽,深扎根,出苗整齊,播種后鎮壓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苗措施。一般應隨種隨砘壓二次。為了防止出苗時的燒塵或燒苗可進行一次清壟砘。如下雨后的清壟砘壓破硬皮更有必要。

(8)施用種肥。在谷子施肥上,種肥是一項重要的增產措施。谷子施用氮素化肥做種肥能顯著提高產量。氮肥作種肥如與種子混拌,因化肥吸潮,往往有“燒種”現象,會嚴重降低田間出苗率。要采取插耬施肥方法。一般采用每畝硝酸銨2.5~5公斤為宜,如再加大種肥量可與有機肥混合使用。根據磷肥的特性,同有機肥料混合腐熟后做種肥效果很好。混拌過磷酸鈣每畝10~15公斤,比不混拌的一般增產5~10%,0.5公斤磷肥可增產谷子1.5~2公斤。

(二)苗期階段(出苗-拔節前)

1、生育特點和田間管理主攻目標

拔節前的苗期階段,谷子的生長主要是以根系生長為中心,長葉、生根的營養生長階段。田間管理主攻目標是,在10個葉子以前,應適當蹲苗控制,使基部節間健壯,但蹲苗時間不宜超過10個葉片,早熟品種蹲苗時間還要短些。

2、苗期生長的環境條件

(1)溫度。幼苗短時能耐2℃左右低溫,但不耐霜凍,-1~2℃的低溫可使谷苗受凍害。苗期生長適溫20~22℃.在生產條件下,苗期以較低溫度為宜,這樣利于根系下伸,有助于蹲苗,對培育壯苗有利。

(2)水分。這時期地上部分生長較慢,植株較小,消耗水分較少,在田間持水量35%時就可正常生長。這時它的耐旱性表現特別明顯,即使土壤含水量只有10%的情況下,幼苗仍可暫時不致旱死,一旦得到水分供應,又可恢復正常生長。苗期適當干旱有利蹲苗,促根下扎,基部莖節粗壯,對以后防旱防倒伏有積極作用。耗水量只占全生育期需求量的6%。

(3)養分。谷子雖然具有耐瘠薄的特點,但要獲得高產,必須充分滿足谷子對養分的需要。

春谷每生產100公斤籽粒需從土壤中吸收氮4.7公斤,磷1.6公斤,鉀5.7公斤。苗期植株生長緩慢,吸收養分數量極少,約占全生育期需要養分總量的3%左右。

3、苗期田間管理技術

(1)查田補苗。在谷子三葉期前后進行查田。缺苗斷壟比較嚴重的地塊,采用催芽補種;缺苗斷壟不嚴重的地塊,可在間苗時移栽同品種的幼苗,移栽的谷苗以4葉-5葉期最易成活。

(2)間苗、定苗。在谷苗長到3-5葉期間苗,6-7葉期按品種密度要求定苗。在一般栽培條件下,春谷品種在中等旱地和水澆地上,以每畝留苗2.5~3.0萬株為宜;在肥力較高的旱地,以留苗3.0~4.0萬株比較合適。

(3)鎮壓蹲苗。播種后用石砘隨耬溝軋地,使種子與土壤接觸緊密。在種子發芽后,幼苗出土前,用石砘隨播種溝再次軋地,踏實土壤。如播后遇雨用石砘鎮壓,及時破除地表板結。

(4)中耕除草。早中耕,促發根,是谷子的一項重要田間管理措施。第一次中耕結合定苗進行淺鋤,圍土穩苗;苗高25厘米左右時,深中耕一次,同時去除雜草。

二、拔節抽穗階段

從拔節開始到抽穗的時間。春谷持續30~35天。

(一)生育特點和田間管理主攻目標

從拔節開始后就進入莖、葉迅速生長,幼穗迅速分化的發育期。生長中心由根系生長為主過渡到以莖葉生長為主的階段。

田間管理的主攻目標是:攻壯株,促大穗。在11-13葉片展開時要注意追肥和灌水,保證幼穗分化充分;以便滿足莖葉旺盛生長對水肥的需要;抽穗前要避免“卡脖旱”。

(二)對外界環境條件的要求

1、水分

拔節后耐旱性逐漸減弱,特別是孕穗期受旱,影響穗粒數。抽穗前10~20天直至抽穗期,對水分要求最為迫切,是谷子增粒的水分臨界期。這個時期的需水量最多,約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42.9%。如果在此時期水分不足,極易造成“胎里旱”和“卡脖旱”,谷穗變小,形成禿塵瞎碼。

2、溫度

這一階段適宜的氣溫平均為25~30℃,在這個條件下,谷子生長迅速,莖桿粗壯,抽穗整齊,幼穗分化發育速度加快。

3、養分

拔節后直到抽穗前的20天內,植株進入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時期,植株對養分的吸收量顯著增大,形成全生育期第一個養分吸收高峰。氮素吸收量達到全生育期總用量的50~75%,磷素吸收量達到50%。

(三)田間管理技術措施

1、早澆水、防兩旱

谷子總的需水特點是:前期需水少耐旱,中期需水多怕旱,后期需水少怕澇。有灌溉條件的地區一般情況在拔節后澆第一水,抽穗前澆第二水,追肥后緊接著澆水。孕穗初要輕澆,抽穗前要重澆,以防“胎里旱”和“卡脖旱”。如遇秋旱,需及時澆好灌漿水。

2、中耕培土

在谷子長至8葉期,順壟將谷行內的谷修莠子、雜草及多余分蘗除去,使苗腳利索,通風透光。通過中耕把壟背上的土壅向苗株基部,使谷田行中成壟,行間成溝,利于谷子生長。

3、追肥

大多數可結合中耕2~3遍時追施。在拔節孕穗期:應趁雨追施,每畝追施硝酸銨20公斤。另外在抽穗前到灌漿期可用濃度為3%的硼酸溶液100公斤葉面噴施,間隔一周再噴一次。

三、開花成熟期

從開花到成熟這一段時間。春谷持續40~50天。

(一)生育特點和田間管理主攻目標

1、生育特點

是營養生長基本停止,進入完全生殖生長階段,穗大小已決定,是決定穗粒數的時期。此期要求降雨少、濕度大、光照足、溫差大、不脫肥、綠葉多。

2、田間管理的主攻主向

是壯穗攻籽粒。重點是防止葉片早衰,促進光合產物向穗部籽粒轉運和積累,減少秕粒,提高千粒重,保證及時成熟。

(二)開花成熟期所需要的條件

1、水分

在開花灌漿期要求土壤濕潤而天氣晴朗,田間持水量以70%左右為合適。需水量開花占全生育期21.3%,灌漿占19.3%。

2、溫度

氣溫18~21℃,相對濕度80~90%,最利開花。灌漿的適溫是20~22℃,晝夜溫差大,有利于干物質的積累,可促使籽粒飽滿。

3、養分

開花后養分吸收數量進入全生育期第二個高峰期,氮、磷吸收量約占總數的20%左右。

(三)田間管理技術

1、防旱、澇

有灌溉條件時,應進行輕澆或隔行澆,忌大水漫灌。風天不澆,以防引起倒伏。開花后最怕雨澇積水,雨后應及時排除積水。

2、進行根外噴磷

可以促進早熟,減少秕谷,對提高千粒重有明顯效果。生產上采用每畝用2%的尿素溶液和0.2%磷酸二氫鉀溶液50公斤,葉面噴施。

3、適時收獲

以蠟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收獲最好。收獲后,運到場上堆放5~7天再切穗脫粒,可增加粒重。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

[原創]谷子栽培技術

圖文簡介

谷子適應性廣,耐干旱,耐瘠薄,抗逆性強,但也是喜溫、喜光照、喜肥、變異性大的短日照一年生禾本科高產作物,若關鍵時期缺水可造成大幅度減產。谷子的一生可分為三個生育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