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蛋白大豆
高蛋白大豆是指大豆籽粒蛋白質含量≥45%的大豆品種,是直接食用、豆制品加工、輕工業加工的優質原料,市場緊俏,發展前景較好。根據籽粒顏色,我省主要有黃色、褐色和黑色三種高蛋白大豆,其栽培技術相似。
一、選擇優良品種。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市場需求和茬口選擇春、夏或秋播。應優先選用國家或省級審定的高蛋白品種,或在當地多年生產證明優良的特色品種。春大豆品種推薦湘春豆V7、V8,夏、秋播選擇當地主推品種。
二、整地與播種
1、春大豆。湖南春季多雨,要搶晴天精細耕地,開廂2~3米種植。春大豆應在日均氣溫穩定通過10℃以上時搶晴天播種,具體播種時間一般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湘南地區可適當早播,并選用早熟和中早熟品種以躲避伏旱。密度一般為每畝1.7~2.5萬株(用種量6~8公斤),可參考行距40厘米,穴距20厘米種植。
2、夏大豆。適宜播期為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一般早中熟分枝少的品種每畝1.3~1.5萬株,中熟品種每畝1~1.3萬株,中、晚熟且分枝多品種每畝0.7~1萬株,推薦行距0.5米,穴距根據密度進行調整,每穴保苗2株。
3、秋大豆。一般在立秋前播種,考慮到秋季低溫問題,高山地區需提前播種。密度一般為每畝1.7~2.5萬株,行距0.4米,穴距0.2米,每穴留苗2~3株種植;若春、夏大豆品種進行秋播則可略加大播種密度,每畝2.5~3萬株。
三、科學肥水管理。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一般中等肥力的旱土,在旋耕前每畝酌情施用農家肥1000~2000公斤;若無有機肥,推薦每畝施入磷肥30~50公斤作底肥(南方酸性土壤推薦鈣鎂磷肥)。分枝期根據苗情追施尿素3~5公斤或復合肥5~10公斤(推薦氮磷鉀比例10-20- 15),鉀肥可根據地力水平不施用或少施用。土壤肥力較好時,可不施或少施化學肥料。大豆幼苗期的適宜土壤田間持水量為60%左右,分枝期為65%左右,開花、結莢、鼓粒期為80%左右,當土壤田間持水量低于適宜持水量時,尤其花莢期和鼓粒期對干旱敏感,應及時灌溉。多雨、田間積水要及時排水。
四、病蟲草綠色防控。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指導方針,病蟲同防,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術,其次采用有機食品或綠色食品專用農藥進行防控。
1、病害。大豆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炭疽病等。病毒病以防治傳播媒介蚜蟲為主,及時清除田間病株,做好隔離;霜霉病、炭疽病可采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防治;采收前15天停止用藥。
2、蟲害。大豆生長期主要蟲害包括豆蚜、豆莢螟、食葉性害蟲等,蚜蟲一般采用吡蟲啉10%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豆莢螟、食葉性害蟲可采用高效氟氯氰菊酯10%乳油1000倍液噴霧進行防治。播后苗前使用96%異丙甲草胺(金都爾)乳油600倍液噴霧進行芽前除草,2~3葉期使用10%精喹禾靈乳油800倍液噴霧防治禾本科雜草。
五、化控。對于土壤肥沃或施肥不當(氮肥過多)導致徒長的田塊,可在初花期每畝施用5%烯效唑粉劑24~48克,或15%多效唑粉劑30~50克,兌水30~40公斤葉面噴施。
六、適時采收。分品種進行單收割、單脫粒、單貯藏。在大豆黃熟期全株95%豆莢變為成熟顏色,搖動有響聲的植株達50%以上時收獲。應選擇晴天上午或傍晚收割,避開中午高溫時段,保證不掉莢、不炸莢。脫粒后進行機械或人工清選,采用自然晾曬或烘干設備對大豆種子進行干燥,烘干溫度應低于40℃。當大豆籽粒含水量低于13%的安全儲藏水分時,存放在通風陰涼干燥的貯藏場所。
鮮食大豆
鮮食大豆又稱為毛豆,是指在豆莢鼓粒飽滿、莢和籽粒均呈翠綠色時采青食用大豆的總稱,主要用于蔬菜鮮食。
一、因地制宜,選擇優良品種。選擇具有白色茸毛、莢寬粒大、多粒莢比例高和蒸煮香甜柔糯等優良性狀,并有較高鮮莢產量的國家或省級審定品種,湖南省種植面積較大的品種有綠寶石,95-1等。
二、適期播種及合理密植。大田種植一般在3月上旬到4月上旬播種,為了使鮮食大豆提早上市,可提早10~15天播種,但要采用溫室大棚、小型拱棚或地膜覆蓋等保溫栽培方式。根據種子大小、株型、熟期、地力與施肥水平調整播量,一般每畝6~8公斤。根據不同品種和不同播期調整種植密度,一般極早熟或早熟品種密度應大,這類品種在保溫栽培中每畝密度2萬株左右,生育期較長、株型較松散的品種,每畝密度1.6萬株左右。
三、選地、施肥與灌水。鮮食大豆適于光照條件好、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土質疏松的地塊種植,最好實行2年以上輪作。鮮食大豆生育期很短,施肥要重施底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000公斤、磷肥50公斤作底肥,底肥可結合整地施入。花蕾期和花莢期視生長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施肥,一般土壤肥力中等地塊在開花初期追施5~10公斤復合肥或5公斤尿素。春季雨水多,要注意及時排澇,鮮食大豆在花莢期和鼓粒期對干旱敏感,要及時灌溉。
四、病蟲草害綠色防控。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指導方針,病蟲同防,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術以及有機食品或綠色食品專用農藥進行防控,其次化學防治要根據安全間隔期在采摘前停止用藥。
1、病害。大豆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炭疽病等。病毒病以防治傳播媒介蚜蟲為主,及時清除田間病株,做好隔離;霜霉病、炭疽病可采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防治。
2、蟲害。大豆主要蟲害包括豆蚜、豆莢螟、食葉性害蟲等,一般防治豆蚜采用吡蟲啉10%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豆莢螟、食葉性害蟲可采用高效氟氯氰菊酯10%乳油1000倍液噴霧進行防治。
3、雜草。播后苗前使用96%異丙甲草胺(金都爾)乳油600倍液噴霧進行芽前除草,2~3葉期使用10%精喹禾靈乳油800倍液噴霧防治禾本科雜草。
五、適時采收。鮮食大豆采摘一要看成熟度,二要看市場行情,三要有利于采后保鮮。一般在大豆鼓粒后期,豆粒飽滿,莢色翠綠時即可采摘。如果市場行情好,則可在鼓粒中后期采摘,如市場行情不好,則可在采摘期內適當推遲采摘。另外,如果采摘當天不上市銷售的,應在傍晚太陽下山前后采摘,采后應在陰涼處攤放;如果采摘當天要上市的,應在早晨采摘,采后馬上上市。如果有低溫保鮮設施的,可選無雨天氣采摘,及時入庫保鮮。大豆鮮莢不宜浸水,否則會影響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