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地、選茬、整地及選種
1.選地
高粱具有抗旱、耐澇、耐鹽堿、耐瘠薄、適應性廣等特點,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格,在沙土、壤土、沙壤土、黑鈣土上均能良好生長。但是,為了獲得產量高、品質好的種子,高粱種子種植田應設在最好田塊上,要求地勢平坦,陽光充足,土壤肥沃,雜草少,排水良好,有灌溉條件。
2.選茬
輪作倒茬是高粱增產的主要措施之一。高粱種植忌連作,原因有二:一是造成嚴重減產,二是病蟲害發生嚴重。高粱植株生長高大,根系發達,入土深,吸肥力強,一生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和養分,因此合理的輪作方式是高粱增產的關鍵,最好前茬是豆科作物。一般輪作方式為:大豆—高粱—玉米—小麥或玉米—高梁—小麥—大豆。
3.整地
為保證高粱全苗、壯苗,在播種前必須在秋季前茬作物收獲后抓緊進行整地作壟,以利于蓄水保墑,延長土壤熟化時間,達到春墑秋保,春苗秋抓目的。結合施有機肥,耕翻、耙壓,要求耕翻深度在20~25厘米,有利于根深葉茂,植株健壯,獲得高產。在秋翻整地后必須進行秋起壟,壟距以55~60厘米為宜。早春化凍后,及時進行一次耙、 壓、耢相結合的保墑措施。
4.選種
品種選擇是高粱增產的重要環節之一,要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當地種植的高產、抗性強的高粱雜交新品種作為生產用種。
二、種子處理
播前種子處理是提高種子質量、確保全苗、壯苗的重要環節。
1.發芽試驗
掌握適宜播種量是確保全苗高產的關鍵。播種前要根據高粱種子的發芽率確定播種量,一般要求高粱雜交種發芽率達到85%~95%以上,根據種子不同的發芽率確定播種用量,如果發芽率達不到標準要加大播種量。
2.選種、曬種
播種前選種可將種子進行風選或篩選,淘汰小粒、癟粒、病粒,選出大粒、籽粒飽滿的種子作生產用種,并選擇晴好的天氣,曬種2~3天,提高種子發芽勢,播后出苗率高,發芽快,出苗整齊,幼苗生長健壯。
3.藥劑拌種
在播種前進行藥劑拌種,可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3%~0.5%拌種,防治黑穗病,也可用3%呋喃丹或5%甲拌磷,制成顆粒劑與播種同時施下,防治地下害蟲。
三、適時播種
高粱要適時早播、淺播,掌握好適宜的播種期及播種量是確保苗全、苗齊、苗壯的關鍵。影響高粱保苗的主要因素是溫度和水分,高粱種子的最低發芽溫度為7℃~8℃,種子萌動時不耐低溫,如播種過早,易造成粉種或霉爛,還會造成黑穗病的發生,影響產量,因此要適時播種。
要依據土壤的溫濕度、種植區域的氣候條件以及品種特性選擇播期。一般土壤5厘米內、地溫穩定在12℃~13℃、土壤濕度在16%~20%播種為宜(土壤含水量達到手攥成團、落地散開時可以播種)。
四、播種方法
采用機械播種、速度快、質量好,可縮短播種期。機械播種作業時,開溝、播種、覆土、鎮壓等作業連續進行,有利于保墑。壟距65~70厘米,壟上雙行,壟上行距10~12厘米(收草用飼用高粱可適當縮減行距),播種深度一般為3~4厘米。土壤墑情適宜的地塊要隨播隨鎮壓,土壤黏重地塊則在播種后鎮壓。
除機械播種外,采用三犁川坐水種,三犁川的第一犁深趟原壟壟溝,把氮、鉀肥深施在底層,磷肥施在上層。第二犁深破原壟,拿好新壟。4小時后壓好磙子保墑,以備第三犁播種用。第三犁首先耙開壟臺,澆足量水用手工點播已催芽種子,防止傷芽。點播后覆土,覆士厚度要求4厘米以下,過6小時用鎮壓器壓好保墑,采用這種方法播種的種子出苗快,齊而壯,7天可出全苗,避免因低溫造成粉種。硬茬可采取坐水催芽扣種的辦法。
五、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能提高土地及光能的利用率,按大穗宜稀、小穗宜密的原則,一般保苗數為每公頃10.5~12.0萬株。高粱種子千粒重20克左右,1千克種子5萬粒左右,按成苗率65%計算,加上播種、機械、農田作業等對苗的損害,最佳播種量為每公頃10.5千克。另外,如果以生產飼草為主的飼用高粱,可采取條播方式,適宜播量為每公頃40.5千克,適宜播深2~3厘米,插后及時鎮壓。
編輯:李敏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