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后期指從抽穗開花到灌漿成熟的這段時期,此期的調控目標是:保持根系活力,延長葉片功能期,抗災、防病蟲害,防止早衰與貪青晚熟,促進光合產物向籽粒運轉、增加粒重。

1.澆好灌漿水。抽穗至成熟耗水量占總耗水量的1/3以上,每公頃日耗水量達35立方米左右。經測定,在抽穗期,土壤(黏土)含水量為17.4%的比含水量為15.8%的旗葉光合強度高28.7%。在灌漿期,土壤含水量為18%的比含水量為10%的光合強度高6倍;莖稈含水量降至60%以下時灌漿速度非常緩慢;籽粒含水量降至35%以下時灌漿停止。因此,應在開花后15天左右即灌漿高峰前及時澆好灌漿水,同時注意掌握灌水時間和灌水量,以防倒伏。

2.葉面噴肥。小麥生長的后期仍需保持一定營養供應水平,延長葉片功能與根系活力。如果脫肥會引起早衰,造成灌漿強度提早下降,后期氮素過多,碳氮比例失調,易貪青晚熟,葉病與蚜蟲危害也較嚴重。對抽穗期葉色轉淡,氮、磷、鉀供應不足的麥田,用2%~3%尿素溶液,或用0.3%~0.4%磷酸二氫鉀溶液,每公頃使用750~900升進行葉面噴施,可增加千粒重。

3.防治病蟲危害。后期白粉病、銹病、蚜蟲、黏蟲、吸漿蟲等都是導致粒重下降的重要因素,應及時進行防治。


編輯:李敏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

[原創]小麥后期的田間管理措施

圖文簡介

小麥后期指從抽穗開花到灌漿成熟的這段時期,此期的調控目標是:保持根系活力,延長葉片功能期,抗災、防病蟲害,防止早衰與貪青晚熟,促進光合產物向籽粒運轉、增加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