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6年10月17日上午,紹興市中心醫院疼痛科聯合麻醉科在醫院門診大廳舉辦了大型義診公益活動。外國患者接受專家咨詢。
(單明銘/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不少疾病會隨著氣象的變化而變化,如氣溫突降,有些人就會出現關節痛的情況,人們總說這是得了“氣象病”。那么,什么是“氣象病”?它是如何產生的?人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據南方網報道,“氣象病”是指與氣象變化有關的疾病。這類疾病是否發作或癥狀是否加重受天氣突變的影響。天氣突變主要表現在氣溫、溫度、氣壓、風力等氣象要素的劇烈變化上。天氣突變大多是“鋒面”這個天氣系統帶來的。“鋒面”是指冷暖氣團之間的交界面,在它附近,氣象要素和天氣現象的變化非常劇烈,特別是到了冬季,隨著寒潮的不時南侵,鋒面活動更為頻繁,一些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出現了高峰值。
近日天氣逐漸變冷,人們需要預防哪些“氣象病”呢?據《經濟日報》報道,與夏季相比,秋季的氣溫與濕度有所降低,氣壓則有所升高,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體細胞的攝氧量,有可能引發失眠、頭疼等氣象過敏癥狀。而干冷的氣候還常使孩子口唇、口角周圍皮膚黏膜干裂,病菌乘虛而入造成感染,引起口角炎。此外,據中國江蘇網報道,據相關資料顯示,當日氣溫在3℃以上,日氣壓變化在10百帕以上,日相對濕度變化大于10%時,關節病將會增加。因此,每年10~11月為關節痛的多發季節。再者是面癱,面癱多發于季節轉換時,氣溫下降,人體未能適應氣溫變化,又沒有做好保暖措施,抵抗力不足,容易感染病毒引起面神經麻痹,除了老人、產婦外,面癱也會找上有熬夜習慣、過度疲勞的年輕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又該如何應對“氣象病”呢?據華龍網報道,在飲食方面,人們可以多吃潤燥食品,切勿暴飲暴食。中醫建議,可以多吃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如梨、蜂蜜、蘿卜等,還要注意補充水分,多吃維生素C含量比較高的食物,比如番茄、菜花、柑橘,可有效預防口角炎的發生。盡量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熱、油膩的食物。另外,天氣轉涼,人的胃口變好,切記不要暴飲暴食,增加腸胃負擔。在預防過敏方面,除了挑選適合自己的護膚品外,中醫還建議,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個人衛生,調整飲食和作息習慣,經常洗頭,可防止敏感物質如灰塵、花粉等附著在頭發上引發皮膚過敏,保持皮膚清潔,用冷水洗臉,可增強抵抗力。此外,據《海南日報》報道,秋冬天冷季節,還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抵御疾病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適應天氣變化,減少或避免“氣象病”的發生。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領域:健康養生類、臨床醫學類、心理醫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