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病樹也稱為尾孢葉斑病,是綠豆和小豆的常發病害,在多雨高濕條件下,高感品種可嚴重發生,病株葉片由下而上枯死,造成減產,若發生較晚,則受害較輕。
[癥狀識別]病株葉片上病斑圓形、近圓形、不規則形,多數直徑5~8mm,病斑的邊緣濃褐色,中間灰褐色至紅褐色,后期病斑背面密生灰黑色霉狀物。嚴重時,病斑之間相互匯合。致使病葉干枯。莖上和豆莢上也產生類似病斑。病情趨重。高溫高濕有利于該病流行,連作地發病重。
[防治方法]要因地制宜栽培抗病或輕病品種。發病地塊在收獲后要深耕滅茬,清除病殘體,重病田應輪作谷類作物。選無病株留種,使用健康種子,市販可疑帶菌種子可行溫湯浸種。加強田間發病監測,在發病初期噴施殺菌劑,有效藥劑有多·霉威、百菌清、代森錳鋅、加瑞農、松脂酸銅或堿式硫酸銅等。
輪紋斑病
輪紋斑病是綠豆和小豆的常見病害,分布廣泛。嚴重發生時,病葉片枯死或早期脫落,結實減少,籽粒不飽滿。
[癥狀識別]主要危害葉片,病葉片上產生圓形、近圓形、不規則形病斑,多數病斑直徑4~10mm,但在葉片邊緣等處也產生更大的病斑。病斑灰褐色、褐色,邊緣色澤略深,周圍稍褪綠。輪紋斑病的主要特征是病斑上有明顯而較致密的同心輪紋,后期出現多數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的分生抱子器。干燥時病斑易破碎穿孔。在發病初期 及早噴施甲基硫菌靈、百菌清、多·硫懸浮劑、氫氧化銅、加瑞農或堿式硫酸銅等殺菌劑。
編輯:柳曉林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秀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