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是蕓豆常見病害,分布廣泛,可造成植株中下部葉片大量發病枯死,引起產量和品質的較大損失。

[癥狀識別]白粉病危害植株各個部位,以葉片發生較多。初期成株葉片上產生圓形白色小粉斑,嚴重時相互連接,葉片大部或全葉覆蓋白色粉狀物,有時由白色變為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株葉片枯黃脫落。葉柄、莖、豆莢染病也產生白色粉狀物,并可使莖、豆莢早枯,籽粒干癟。

[防治方法]防治白粉病要因地制宜選種抗病品種,采取栽培控病措施。加強田間通風降濕和增加透光,天旱時要及時澆水,防止植株因缺水而降低抗病性。在開花結莢后要及時追肥,收獲但勿過量施用氮肥,可適當增施磷鉀肥,防止植株早衰。收獲后要及時清除病殘體、雜草和自生豆苗。

在發病始期噴藥防治,防治白粉病的有效藥劑較多。例如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300~400倍液,50%硫黃懸浮劑250倍液,10%苯醚甲環唑(世高)水分散性粒劑1500~2000倍液,40%氟硅唑(福星)乳油6000~8000倍液,43%戊唑醇(菌力克)懸浮劑6000~8000倍液,30%氟菌唑(特福靈)可濕性粉劑4000~5000倍液等,各種藥劑宜輪換使用。生物源農藥可用2%農抗120水劑200~300倍液,2%武夷霉素水劑200~300倍液等。防治銹病的藥劑可兼治白粉病、若噴藥防治銹病,就不必再單獨噴藥防治白粉病了。


編輯:柳曉林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秀蓮

[原創]蕓豆白粉病

圖文簡介

白粉病是蕓豆常見病害,分布廣泛,可造成植株中下部葉片大量發病枯死,引起產量和品質的較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