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紋病是青稞的重要病害和主要防治對象,分布廣泛。病原菌主要為害葉片和葉鞘,嚴重時葉片迅速枯死,不能抽穗或形成白穗。病株減產20%~30%,高感品種可減產50%以上。
[癥狀識別]幼苗葉片上初生淡黃色小點或短小條紋。部分幼苗心葉變灰白色而枯死。至分蘗期,病斑發展成為黃色細長條紋,從葉片基部延伸到葉尖,與葉脈平行,有的條紋斷續相連。拔節以后葉片上的條紋由黃色變褐色,大多數老病斑中部黃褐色,邊緣黑褐色,有的周圍有黃暈。葉片可沿條紋開裂,呈檻褸狀,高濕時條紋上生灰黑色霉狀物。因品種不同,條紋的形態變化很大,有些大麥品種的葉片上有多條與葉脈平行的纖細條紋,有些品種則只有一條或少數寬帶狀條紋,有的條紋寬度甚至可占到葉片寬度的1/2 ~3/4。病株可能早期枯死,存活到抽穗期的,多不能結實或籽粒不飽滿。有的品種旗葉緊裹,抽條紋病的癥狀在苗期就可以看到,但孕穗和抽穗期后尤其明顯。發現田間植株枯死,或出現白穗,可檢查病葉的條斑癥狀,予以確認。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種植抗病品種,不用病田收獲的種子,建立無病留種田,繁育無病種子。摘好播前選種,選用顆粒飽滿,發芽率高、發芽勢強的種子。播前曬種1~2天,以提高發芽率和增強發芽勢。要適期播種,避免出苗期間遭遇低溫,要施足基肥,培育壯苗。抽穗前要及早拔除病株。
(2)播前種子處理。采用溫湯浸種、石灰水浸種或藥劑處理等方法。
溫湯浸種用53℃~54℃的溫水浸種5分鐘,或用52℃的溫水浸種10分鐘。浸后立即將麥種攤開冷卻,晾干后播種。冷水溫湯浸種先用冷水預浸麥種4~5小時,然后移入53℃~54℃溫水中浸5分鐘,然后將麥種攤開冷卻。
1%石灰水浸種,即在伏天里用50kg石灰水浸種子30kg,24小時后取出攤開驚干,儲藏備用。另外,用5%硫酸亞鐵水溶液浸種6小時,也有一定效果。
藥劑拌種可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80~120克,拌麥種100kg。或用2%戊唑醇(立克秀)濕拌種劑100g拌麥種100千克或用3%敵萎丹(惡醚唑)懸浮種衣劑100~200ml拌100千克種子。
34%大麥清可濕性粉劑120~150g,加水8L,調勻后噴拌100kg種子,堆悶4小時后播種。若不能及時播種,要晾干存放,幾天后再播種。該藥是三唑酮與福美雙的混劑。
多菌靈浸種,每50kg水中加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別100~150g、浸種30kg,24小時后撈出晾干。
(3)田間噴藥。常發麥田可在發病初期噴布殺菌劑。常用藥劑有多菌靈、代森錳鋅、丙環唑等。青稞抽穗后噴藥、可降低種子帶菌率。
編輯:柳曉林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秀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