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麥、莜麥感染的黑穗病主要是堅黑穗病和散黑穗病。堅黑穗病分布廣泛,危害嚴重,是燕麥、莜麥最重要的真菌病害。散黑穗病也常發生,病穗率一般不過2%,但有的品種病穗率可高達25%,亦需防治。

[癥狀識別]堅黑穗病和散黑穗病主要危害穗部,破壞籽粒,造成減產。

(1)堅黑穗病。花器被破壞,籽粒變為病原菌的冬孢子堆,稱為“菌癭”,其內部充滿黑褐色粉未狀物,為病原茵的冬孢子。菌癭外面包被污黑色膜,堅實不易破損。冬孢子粘結成塊,不易分散。有些品種穎片不受害,菌癭隱蔽在內,難以看見,有的則穎殼被破壞。

(2)散黑穗病。病株較矮小,抽穗期提前,明顯癥狀表現在穗部,大部分病株整穗發病,少數植株僅中、下部小穗發病。病穗子房被破壞,變為病原菌的菌癭,有的穎片也被破壞消失。菌癭內部充滿黑粉狀冬孢子,外被一層灰色薄膜、后期膜破裂,散出冬孢子,僅剩下穗軸。

[防治方法]

(1)種情抗病品種。品種間抗病性有顯著差異。應地制宜,栽培抗病品種。

(2)栽培防治。以土壤帶菌為主的病地,輪作小麥,王米、豆類、甜菜或馬鈴薯等作物,例如河北部實行“碗豆一小麥一馬鈴薯一裸燕麥一亞麻一腕豆”5年輪作制。建立無病種子田成異地換用無病種子,選用無病種子播種。秋播要適時早播。春播要適時晚播,要搞好整地保墑,提高播種質量,促進發芽出苗。抽穗后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攜至田外集中燒毀。

(3)藥劑拌種。播前可用三唑類殺菌劑或其他藥劑拌種。用三唑酮拌種,拌100kg種子,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用80~120g,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用120~200g。10%三唑醇可濕性粉劑拌種,每100kg種子拌藥75~150g。用2%戊唑醇(立克秀)濕拌種劑拌種,每100kg種子用藥100g,再按每10kg種子用水150~200ml的比例,量取所需水量,與藥劑混合攪勻成糊狀,再將所需的種子倒入并充分攪拌,使每粒種子都均勻地沾上藥劑。拌好的種子放在陰涼處晾干后即可用于播種。

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每100千克種子拌藥200~300g,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每100kg種子拌藥200克,用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每100千克種子拌藥100~200克。此外,也可用種子重量0.5%~1%的細硫黃粉拌藥。

三唑類藥劑和拌種雙拌種,可能有藥害,應嚴格控制用藥量,最好對所處理的品種,先做試驗,確定適宜用藥量。


編輯:柳曉林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秀蓮

[原創]燕麥、莜麥黑穗病

圖文簡介

燕麥、莜麥感染的黑穗病主要是堅黑穗病和散黑穗病。堅黑穗病分布廣泛,危害嚴重,是燕麥、莜麥最重要的真菌病害。散黑穗病也常發生,病穗率一般不過2%,但有的品種病穗率可高達25%,亦需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