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們對果樹施的各種肥料并不是直接供應果個長大,而是通過葉片的合成,才能變成有機營養,供果個長大。所以說葉片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器官。一個蘋果從開花坐果到果個長大,都是光合作用的產物。果個大小、葉片優劣與樹體有機營養的關系最為密切。葉面積的變化雖然較大,但可以人為的改變它。通過調節葉片的形成和分布,可以適當的擴大葉面積,增強葉功能和延長葉片的工作時間,以提高光合效能,增加果樹有機物的積累,這是高產、穩產、優質和早結果、早豐產的主要措施。
一、葉片的功能與葉片本身葉綠素的含量、葉片生長的部位、枝條類別有關。
例如,單葉葉片形成是由葉原體展開,擴大而成。芽內形成的葉原體,展葉時間短;芽外形成的葉原體,展葉時間長。單葉的大小及重量主要決定于葉原體形成及展開的時間。長條營養枝葉的光合強度常大于中短枝的強度。同樣短枝葉,處于樹冠外圍的葉片,可比內膛短枝葉功能高2~7倍。同一葉片,其光合能力,隨葉齡增長而提高,葉片停長后,其光合能力提高,以后隨著葉齡的衰老而減退。秋梢停長后葉片的光合強度高于同枝春梢葉片,造成的原因是下邊春梢葉齡老了,與受頂端優勢影響,上部分的無機營養多有關。
二、葉片的功能與地下無機營養有關。
實踐證明,凡是光照好,地下無機營養多,葉功能就強,葉片的表現為發黑、發厚、發油、發亮、發嫩,葉片老化的慢。凡是地下缺乏無機營養的葉片,包括各種中微量元素的葉片,葉片發黃發暗或只發黑,不發嫩、不發亮、沒油氣,而且葉片薄,同樣大的葉片稱重輕,而且葉片老化的早。當葉片小、發黃還沒有長大時,沒有發黑就沒有制造營養的能力,當葉片長大后定形,葉片發黑,這個時候葉片功能最強。因幼葉會產生類赤霉素物質,會使新梢節間伸長,繼續生長。摘除嫩幼葉,則節間變短(節間指2片葉中間距離)發黑,葉內產生有機養分,同生長素一起,導致芽和葉原基的分化。成熟葉片內還產生“休眠素”,可以抑制嫩葉中赤霉素的作用。生產中發現摘掉下部的老葉,該停長的新梢就會繼續生長。這也是果樹栽培中,要求早長早停的道理。
三、葉片的功能與中微量元素有關。
果樹不但需要氮磷鉀,還需要各種中微量元素,缺鐵葉片黃化,葉功能降低;缺鋅導致小葉,葉面積小,沒有葉功能;缺氮下部葉片發黃,并向上部葉片發展,葉片薄,呈淡綠色或紫色,葉片易早落,枝梢細弱;缺磷新葉暗綠色,老葉呈青銅色,葉把及葉背部葉脈呈紫紅色;缺鉀葉片邊緣失綠變黃,嚴重時葉片呈褐色枯焦,果子上色不好等等。蘋果樹缺任何一種元素都會影響葉功能。
四、葉片的功能與葉幕的厚度有關。
全樹葉片的自然分布構成葉幕,葉幕不是越厚越好,開心形要求葉幕厚度2米左右,紡綞形雖然樹高葉幕厚,但主枝短、不交接,陽光可以四面照進,光照也能解決。但開心形因為主枝長、側枝長,如果葉幕厚了,內膛難見光。一棵樹結一百斤或近千斤蘋果,沒有葉片的合成化合物是不可能的。
編輯:馬宇飛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