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套紙袋短枝及片紅富士夠100天,長枝條紅品種夠90天就能退綠,可以脫袋了。一般認為紅富士果實發(fā)育期180天左右,在運城果區(qū)一般都是10月下旬采收。由于全國各地海拔高低不一樣,小氣候環(huán)境不一樣,條紅、片紅不一樣,脫袋后上色快慢也就不一樣。脫袋時間早晚也就不一樣。例如:海拔1000米以上的果區(qū),脫袋后片紅果,只要溫差大、濕度大,一般3~5天果實就能達到全紅,條紅果10天到半月就能全紅。但在海拔600米以下的果區(qū),片紅果脫袋后10天到半月才能全紅,條紅果需要25天到30天才能全紅。由于低海拔果區(qū)脫袋后,上色慢、上色時間長、沒有高海拔上色時間短、臉好看、有亮度。各地脫袋時間不同,由于大部分果園海拔低,脫袋后上色時間長,如果10月下旬采果,應該9月下旬脫袋。高海拔果區(qū),由于晝夜溫差大于低海拔,上色快,可適當推遲脫袋,而且由于高海拔果區(qū)比低海拔發(fā)芽、開花遲,停長早,全年光合時間短,果個相對比低海拔小,適當推遲脫袋采摘,還有利于果個長大。袋時應注意溫差與濕度

①脫袋后溫差低于5度,不上色、還褪色;溫度低于10度幾乎不上色;溫差超過10度越多,上色越快。海拔低的地區(qū),9月下旬脫袋后,歷年來溫差都是11~13度,有時14度只有1~2天,又退回到13度。但海拔超過1000米的果區(qū),9月下旬或10月上旬脫袋后,溫差都是14~17度,所以溫差大上色快。

②濕度也會影響上色快慢。實踐證明:空氣濕度大、上色快,不管海拔高低都一樣。煙臺、河北秦皇島果區(qū),海拔只有幾十米到一百多米高,仍然上色快。這是因為他們是海洋性氣候,空氣濕度大,所以上色快。不管海拔高低、空氣干燥,上色慢。有濕度沒溫差或溫差小,上色也不快,溫差大但沒濕度上色也慢。所以溫差大加上濕度也大,上色才會快。脫袋后5天內的溫差大小,決定上色快慢脫袋前收聽天氣預報:5天內溫差大于10度以上,才能脫袋。實踐證明了脫袋后5天內溫差小于10度不上色。5天后即使有溫差,上色也不好,可能是果皮老啦,原因不詳。溫度太高也不要脫 實踐證明:白天30度、35度,晚上10度、15度,溫差20度,上色也不快。白天15度,晚上2度、3度幾乎不上色。白天25度左右,晚上10度左右,上色最快。這是因為適合葉功能的溫度是18度到30度,最強的葉功能溫度是25度左右。合成糖類物質多的原因,所以上色快。二次脫袋商品率高實踐證明:先脫紙袋外層,3天后再脫內袋,果實有一個適應過程。不至于在黑暗的環(huán)境里,突然暴露在陽光下直射,特別是純紙袋果,2次脫袋比一次脫袋好。先脫下層袋,后脫上層袋先脫下層袋,后脫上層袋,能防止脫袋時碰落果,上午脫樹南袋,下午脫樹北袋,最好選陰天或多云脫袋。中午溫度太高時停止脫袋。地下濕度也決定上色快慢適當干旱利于上色,水分過多影響上色,過于干旱上色也不好。刮大風時不要脫袋,果皮老的快、影響上色。脫袋后補鈣打藥脫完袋后馬上打一次藥加上鈣,即保果防治病菌侵染,又補養(yǎng)。還能防治水裂紋的發(fā)生,提高商品率。最后想說的是:脫袋不要太早,又不能太遲,9月20號到10月10號上色最快。


編輯:馬宇飛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一萍

[原創(chuàng)]蘋果脫袋竟然要注意這么多問題,你知道嗎?

圖文簡介

蘋果套紙袋短枝及片紅富士夠100天,長枝條紅品種夠90天就能退綠,可以脫袋了。一般認為紅富士果實發(fā)育期180天左右。由于全國各地海拔高低不一樣,小氣候環(huán)境不一樣,條紅、片紅不一樣,脫袋后上色快慢也就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