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蘋果面積的不斷擴增,產量逐年增加,市場供大于求,蘋果價格下滑低迷,可是縱觀全國各大產區,優質果品仍然是貨源短缺,呈現出優果優價現象停特別突出。

每年到金秋采果時,都會聽到不少果農在議論同一個話題,蘋果果個逐年變小,不值錢,投資逐年加大,因果個小,增產不增收的現象。

蘋果的質量等級第一個關鍵取決于果個大、色度及亮度,所以要提質增效,第一是要增大果個。

一、品種是決定果品質量的關鍵所在。只有優良的大型果品種,才是果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二、重樹上管理而忽視地下水肥管理,一句話舍不得投資,雖然部分果農增加了肥料使用量,但是配方不合理,不科學,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比例失調,有機肥料缺少。

三、不重視四季綜合管理,冬季一剪定乾坤,大殺大砍,恣意大量掠奪樹體營養儲存,削弱了樹體,導致腐爛病大面積爆發,有道是樹靠根長,根靠葉長。

四、修剪不當:有的果園明顯交叉,筆者在下鄉期間發現有一個果園3×4米密植度,樹齡不大,超不過十四年,可笑的是這一行樹的主枝頭延伸到了另一行主桿身上,冬季發現不了什么,試想生長期是咋樣的景象,3×4株行距的樹,樹冠只能是3米,樹上每一主枝長度不能超越1.6米,而這個枝已長長4米多,這合理嗎?還有一個園子,也是3×4,可是整園樹體衰老,參差不齊,樹齡不老,園覆蓋率不及40%,從以上兩個園子可以說是,兩級分化,這是什么原因呢?這說明兩個管理者,都是技術不到位,一個偏向大殺大砍,導致結果外移,另一個是只放不截,導致各類紙條變弱,加之地下投資不到位。

五、管理粗放,冬季修剪后,全年不管,滿樹冒長條,刺激果樹偏向營養生長,條子瘋長不停,芽質癟,不易成花,造成腋花結果多。果個小,果形不正,商品率低下。

六、花期不疏蕾不疏花,花前不復減,只是疏果定果一次過。

果樹管理是一門科學技術,它要求比較高,它對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等客觀因素都特別敏感,所以有:優生區和適生區的劃分,這就是天時與地利之優勢區別。

尤其是紅富士,它的性格好似千里駒桀驁不馴,稍不認真管理,它就會尥蹶子,滿樹冒條不安分。

無論任何生物都有它的生長習性和規律,只有順其自然加以人為改造,才能獲得你想要的結果,達到成功目的,朋友們:靜下心來好好反復總結一下自己多年的管理得失,完善自我,從自己著手尋找病根,走出盲目逐流誤區,還果園一個自然。有道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合一是成功的其本條件。


編輯:馬宇飛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一萍

[原創]蘋果果個為何小?

圖文簡介

近幾年來,隨著蘋果面積的不斷擴增,產量逐年增加,市場供大于求,蘋果價格下滑低迷,可是縱觀全國各大產區,優質果品仍然是貨源短缺,呈現出優果優價現象停特別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