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開花坐果長枝長葉、生新根一系列活動,需要大量的養分,這些養分主要是去年夏秋季葉片合成的營養貯藏起來的。如果滿樹花,都是樹弱啦,貯藏營養少,因為樹上沒有長條,長條停長遲,生長前期消耗營養多,但長條停長后,因為葉片大,葉齡年青,合成營養多,都用于積累,但結果憑小枝,小枝身上的葉片合成的營養大多用于自身建造成花,貯藏的很少。花多而貯備營養較少的樹,如果授精、授粉條件好、坐果好,會出現大量小果爭奪養分,營養不足,很快出現大量落果。有的花由于營養充足,花器發育完好,受精特別完善的幼果,競爭養分能力強,繼續生長不落,但那些花器發育差或受精不完善的幼果,競爭養分能力弱,而枯黃脫落。

此外,在花期和幼果期,梢葉的生長還剛剛開始,養分的分配中心在花果方面,如果貯備營養不是特別缺,幼果還能正常生長。但等到枝葉進入生長高峰時,營養分配中心開始轉移,貯備營養如果少,雙方矛盾激化,大量養分用于長條長葉,幼果營養不良,發育停止,出現大量落果。隨著幼果細胞分裂,長條長葉,根系生長,各器官的健造消耗,樹體內的貯備營養一天比一天少,但生長還沒停,當年新葉合成的營養,大部分用于長條長葉長根的建造,正是“青黃不接”的時期,也是營養“轉換期”這個時期常出現生理落果,也稱6月落果。時間是在樹上表現9~13片大葉,大葉發黑前,果區開花是5月中下旬,海拔高或開花遲的果區時間是6月上旬。這種落果現象在每年并不完全一樣或早、或晚、或輕、或重,但決定因素是貯備營養的多少,和新梢停長的遲早,樹旺、落果多、中庸落果少。中庸樹的表現是葉片大、枝條粗,適時停長,生長與停長的節奏明顯,枝條粗而短,不是粗而長,也不是細而長。長勢太旺,樹上長條太多,消耗大于積累,貯備營養反而不高。生長中常發現有些樹并不旺,但施肥多,葉功能強,積累營養水平高,第2年坐果率都高。有些人認為水多,肥多就貯備營養多是錯誤的。水肥只是生產有機營養的物質的原料,不合理的澆水、施肥促進旺長,消耗大于積累,貯備營養也會少。如果認為去年貯備營養少,春季為了提高坐果率,盲目地用大水大肥,幫助了梢葉生長,也會使貯備營養大量用于條子生長,加劇了枝條生長與坐果的矛盾,引起大量落果。這也是我說過旺樹花果少的樹,謝花后半月別澆水,防止條子長的太長。因為謝花后半月,正是條子生長高峰,營養的分配中心,就是長條。

果樹梢葉吸水能力大于幼果,也就是說梢葉吸水能力強,樹上嫩尖越多,吸水能力越強,水肥不足時,進入果實的水分首先減少,嚴重時嫩尖還要奪取果實中原有的水分,引起果實因脫水而脫落。水分不足有兩種原因:一是土壤缺水,二是溫度太高,空氣干燥,葉片蒸騰水分多,即使土壤不缺水,但葉片蒸騰水量大于根系的吸水量,造成樹上生理缺水。當然,這種現在只能在中午短時間出現。冬春如果長期無雨,花期前后大風不斷的干熱年份,生理缺水的時間可能延長。就會出現生理落果。在這樣的干熱時候,謝花后澆水越多越重,長勢越旺的果園,落果也越多。這是因為前期土壤水足,促進了長條生長時間,在幼果發育期蒸騰的嫩尖和幼葉多,梢葉生長強,時間長,貯備營養都長了長條啦,幼果的發育受阻,速度減緩。因此,如果幼果處于吸收能力弱的發育時期,再遇上連續高溫天氣,既缺水又營養不良,落果必然嚴重。

冬剪只是果樹管理中的一部分,合理施肥澆水都很重要。旺樹一控到底,控水、控肥,特別是謝花后半月別澆水,樹上有花特別是花多的樹,有水澆條件的必須飽澆一次大水結合追施水溶性肥。樹弱花多的樹,謝花后半月最好再澆一次水,以利坐果,減少落果。


編輯:馬宇飛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一萍

[原創]花前為啥要澆水追肥?

圖文簡介

果樹春季管理,合理施肥澆水都很重要。旺樹一控到底,除合理修剪外,控水、控肥,特別是謝花后半月別澆水,樹上有花特別是花多的樹,有水澆條件的必須飽澆一次大水,結合追施水溶性肥。樹弱花多的樹,謝花后半月最好再澆一次水,以利坐果,減少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