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病毒病的危害有以下四點特點:
1、蘋果為多年生植物,以營養繁殖為主。在長期的營養繁殖過程中,病毒的侵染逐年積累增多。蘋果樹一旦被病毒侵染,就終生帶毒,持久危害。
2、蘋果病毒主要通過嫁接傳染,隨接穗(或砧木)、苗木遠距離傳播。因此,嫁接繁殖的數量越大,病毒的傳播速度也越快。
3、病毒病與真菌、細菌所致的病害不同,它難以用化學藥劑進行有效的預防或控制。
4、果樹罹病后,病毒在活細胞內寄生和增殖。病毒大都具有系統侵染的特點。因此,病樹各部位都帶有病毒,破壞、干擾果樹的正常生理機能,導致樹勢減退,產量下降,品質變劣,直至全株死亡。
蘋果病毒按其危害特點,可分為非潛隱病毒和潛隱病毒兩大類。
1、非潛隱病毒的危害:我國已知的蘋果非潛隱性病毒有2種,即花葉病AMV和銹果病ASSVd(嚴格說它是類病毒病)。這類病毒侵染蘋果樹后,大部分栽培品種都有明顯的癥狀,除少數引起減產外(如花葉病),大多數病樹喪失栽培價值,但病樹較少,一般為零星發生,而且病樹易識別,及時刨除病樹,便可解決病毒的侵染和防治問題。從整體上講,蘋果非潛隱病毒的危害性較小。
潛隱病毒的危害:這類病毒在栽培品種上不表現明顯的癥狀,必須經過鑒定才能明確蘋果樹的帶毒狀況。蘋果潛隱病毒一般是根據它在指示植物上的癥狀表現而命名的。目前已發現多種潛隱病毒,同時證實一些危害草本植物的病害(如煙草環斑病毒、番茄叢矮病毒、大豆花葉病毒等),也能侵染蘋果樹,并造成危害。
各國研究表明,大多數蘋果栽培品種,都感染一種乃至數種潛隱病毒,其中以褪綠葉斑病毒CLSV,莖溝病毒ASGR和莖痘病毒ASPv分布最廣,危害性最大,幾乎所有栽培蘋果的國家或地區都有存在。
潛隱病毒具有與非潛隱病毒不同的危害特點:
1.在砧木接穗兩部分都耐病時,病樹無明顯癥狀,但能引起生長衰退,產量下降,品質變劣,需肥量增多,壽命縮短等慢性危害。
2.當砧木接穗組合發生變化,尤其是改換不耐病的砧時,嫁接不成活或成活率很低;即便嫁接成活的樹也生長不良,根系逐漸腐爛枯死,地上部衰退死亡,導致急性危害。
長期以來,由于人們對潛隱病毒的危害特點缺乏認識,加速了一些病毒的傳播。由于這類病毒侵染蘋果樹后,在砧木接穗都耐病的情況下看不出明顯癥狀,人們便會無意中從病樹上采集接穗繁殖苗木,把其潛帶的病毒傳染給苗木。如此長期下去,病毒就無限度地擴散蔓延。
蘋果病毒病的危害十分嚴重,其危害性不亞于真菌所致的樹皮腐爛病和果實腐爛病。但現在人們只注意到非潛隱性病毒的危害和潛隱病毒的急性危害,而對潛隱病毒的慢性危害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另外,我們現在新發展起來的蘋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因為這類樹的抗病性較差,也促使了銹果病的發生。病毒病的防控,最根本的措施是脫毒。苗木脫毒在發達國家基本實現,所以他們發展矮砧,病毒病的威脅就很小。而我國因為果樹育苗工作很不規范,誰都可以育苗,致使樹苗的帶毒率很高,這一問題亟待解決。
蘋果病毒病的防治對策:病毒為分子寄生物,其特殊的寄生、增殖方式和系統侵染的特點,使之蘋果病毒病化學防治至今未取得突破性進展,所以,培育和栽培無病毒苗木仍然是防控病害的重要手段。另外,還應防止在蘋果樹上高接繁殖新品種。用種子繁殖的實生苗不潛帶病毒,甚至從病樹上采收的種子也不帶病毒。因此,通過雜交培育的新品種理應是無病毒的。但在病毒鑒定中曾發現,我國培育的品種,不少已成為帶毒植株。其原因,主要是加速新品種繁殖中,在蘋果大樹上進行高接造成的。因為現有蘋果樹大部分都潛帶病毒,若把無病毒的接穗高接在帶毒的樹上,必然使接穗感染上病毒。反之,如果把潛帶病毒的接穗嫁接在無病毒的砧木上,也必將把病毒傳染給砧木。因此,病毒就會通過嫁接在接穗與砧木之間。連續不斷地傳播擴散,造成病毒病嚴重蔓延。最后需要強調的是,植物檢疫是防止蘋果病毒病傳播擴散的重要措施。世界各國都根據本國實情,提出特定的檢疫對象,制定檢疫法規,杜絕新病毒從國外傳入國內。同時還應建立和完善我國蘋果無病毒母本樹和苗木的病毒檢驗制度,以保障蘋果無病毒化栽培的順利發展。
編輯:馬宇飛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