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shè)施栽培技術(shù)要點:利用簡易塑料大棚為設(shè)施栽培,能使春茶采摘提早30~40天,大大提高茶葉的經(jīng)濟效益。塑料大棚搭建園地,宜選擇坐北朝南或避風山凹的坡地和平地生長勢強的茶園。品種可選擇龍井43、福鼎大白茶等早芽品種。大棚搭建時間以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為宜,覆蓋期45天左右,即可采摘新茶。棚的大小一般不小于一畝,棚大保溫保濕效果好,要安排專人管護塑料大棚茶園。

茶葉采摘技術(shù):定植后第二年秋季可試采,第三年對生長旺盛的茶園可適當打頂采,即長到1芽3~5葉時,采單芽或1芽1葉。幼齡茶園采摘原則是少采多留,采大留小,采高留矮,采密留稀,采頂留邊,使樹冠整齊、平衡發(fā)展。進入正常采摘的茶園,茶樹樹體必須達到:樹高、冠幅50~60厘米,每株茶樹末級小枝數(shù)15個以上,綠葉層30~40厘米。

利用茶樹采收的特性,前期(春夏茶)用留魚葉采的方法,以促使茶樹多發(fā)芽,同時多采收;秋茶采取三茶留大葉,以保護樹勢,促進次年春茶增收。三茶與四茶,時間上以7~8月采的為三茶,9月采的為四茶。具體留葉采技術(shù)就是春茶、夏茶、四茶留魚葉采,三茶留大葉采。采摘時,提倡傳統(tǒng)的“提手采”法,杜絕“抓采”“捋采”。采后及時稱運鮮葉,不允許用編織袋或塑料布等盛裝鮮葉,以防鮮葉變劣,保證新鮮度。

采摘的茶葉必須符合名優(yōu)茶鮮葉的炒制要求,注意鮮葉嫩度,且要注意茶葉的勻度、凈度和新鮮度。為保證茶樹持續(xù)優(yōu)質(zhì)生產(chǎn),同時避免過多和過強采摘,不采過老過嫩的新葉。由于茶樹品種、立地條件、氣候及土壤肥力不同,茶樹每輪新梢萌發(fā)有遲有早,新梢生長有快有慢,故必須分期及時采摘。其次,葉片是茶樹的營養(yǎng)器官,每年都應有一批新葉交替更換,采摘時要有計劃地留下一部分葉片,以促進茶樹長勢旺盛。


編輯:禹燕

審核專家:山西省林業(yè)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教授級高工 王加強

[原創(chuàng)]茶樹的設(shè)施栽培技術(shù)和采摘技術(shù)

圖文簡介

利用簡易塑料大棚為設(shè)施栽培,能使春茶采摘提早30~40天,大大提高茶葉的經(jīng)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