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是各地常見的蔬菜,一年四季都可以在菜攤上見到。吃馬鈴薯做成的美食不僅能滿足口腹之欲,而且有益健康。就連肯德基、麥當勞等洋快餐也少不了馬鈴薯的制成品。然而各種薯片都是用油炸制,不利于健康,現介紹幾種原生態的馬鈴薯美食制作妙招。

(1)土豆粉   記得兒時每年入冬時節,莊稼都收割入倉了,農家主婦們把土豆先磨成漿,去渣后沉淀做成淀粉。家家屋下掛著紅紅的辣椒、金黃的玉米,戶戶院里曬著雪白的土豆粉。晾曬干的土豆粉裝好袋,運到集市上賣了換回煤油、火柴和花布等年貨。各家還留一部分土豆粉壓成土豆粉條,這種土豆粉條在洗粉、調漿、漏條的過程中沒有添加任何添加劑,是真正的純天然綠色食品。城市里的人可以到超市里買已經做好的土豆粉,下水煮熟,撈入碗中,再澆上辣椒油、蒜泥、蔥花、醬油和米醋,口感柔韌滑爽、香糯綿軟,而豬肉燉粉條、蘿卜燉粉條、白菜燉粉條是農家的家常菜。

(2)洋芋擦擦   洋芋擦擦是用土豆做的,有的地方稱其為“洋芋不拉”、“洋芋庫勒”。它是將土豆用擦子(制作的專用工具)拉成土豆絲,再拌以玉米面或小麥面或五谷雜糧粉,使每一根絲上都均勻地裹上一層面衣,然后上籠屜蒸熟。吃的方法有2種,一種是將蒜泥、味精、醬油、醋、鹽、蔥花、蔥油或香油拌入蒸好的洋芋擦擦即可食用;另一種是將冷卻后的洋芋擦擦像炒米飯一樣回鍋炒炒再吃。多這一道工序效果就大不一樣,洋芋擦擦變的色澤金黃,泛著淡淡的油光,吃起來香滿口溢香,既有嚼頭又可以吃出肉末和辣椒的鮮美之味。土豆絲裹燕麥粉或蕎麥粉蒸出的洋芋擦擦,經回鍋翻炒的味道更佳。洋芋擦擦是陜北、隴東和晉西地區黃河沿岸農家的傳統飯食之一。洋芋擦擦屬天然綠色食品,一年四季均可食用,在上世紀60年代糧食匱乏時期,洋芋擦擦曾是農民的家常主食,如今物產豐裕了,許多高檔飯店把洋芋擦擦也擺上宴席,與山珍海味平分秋色。

(3)洋芋飯   馬鈴薯美食千萬種,說不完寫不盡。有一本雜志上介紹,洋芋飯醇香可口,是云南很多地方的主食之一。按雜志所講述的并按照云南人的方法,將大米煮成半熟撈起,把洋芋刮皮切成坨,放入鍋中,加適量食用油和鹽炒至發黃色,然后將半熟的米倒入鍋中,勻均鋪在鍋中的洋芋上,鍋中加適量水蓋上鍋蓋,掌握好火候。煮洋芋飯時,先用大火后用小火。火太大容易把洋芋燒焦了,而米飯未熟;火太小時,米飯太軟,洋芋不好吃,熟后的洋芋飯不僅香氣濃、味道好,營養也未破壞,非常好吃。

上述都是馬鈴薯最原生態的烹制方法,能做出真正原汁原味的馬鈴薯美食。中國人不僅講究烹飪菜肴,還講究吃出美味佳肴的藝術。錢鐘書先生在《吃飯》中寫道:“這個世界給人弄得混亂顛倒,到處是摩擦沖突,只有兩件最和諧的事物總算是人造的:音樂和烹調。一碗好菜仿佛一支樂曲,也是一種一貫的多元,調和滋味,使相反分子相成相濟,變作可分而不可離的綜合。一桌馬鈴薯美食宴吃出水平,吃出興致,吃出文化方能吃出美食之味。”

編輯:王慧   審核專家:農產品加工雜志社總編 張成龍

[原創]原生態馬鈴薯美食制作妙招

圖文簡介

馬鈴薯是各地常見的蔬菜,一年四季都可以在菜攤上見到。吃馬鈴薯做成的美食不僅能滿足口腹之欲,而且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