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適宜范圍

向日葵具有抗旱耐瘠薄耐鹽堿的特性,一般耕地及荒地均可種植。高產(chǎn)田應選擇土層深厚,肥力中等,灌排方便,土壤粘性相對較小的地塊。但不宜連作,前茬作物以小麥、豆類及玉米茬為好。要求輪作周期3-4年以上,在有向日葵霜霉病嚴重的地區(qū),輪作周期應在5-8年。榆次區(qū)地處山西中部,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年平均氣溫9.6℃,年平均降水量444.7mm,無霜期長達145~148天,日照量達2451小時,適宜向日葵的生長。什貼、長凝、東趙等丘陵旱垣區(qū),土性溫,施肥見效快,適宜種植耐寒、耐貧瘠的春播食用葵;張慶、修文、北田等平川水地區(qū),水肥充足,適宜麥茬復播油葵。

二、品種選擇

向日葵種植要選擇優(yōu)質、高產(chǎn)、抗逆性強的品種。農(nóng)家種要選用經(jīng)提純或農(nóng)民挑選自留的葵花,要整齊飽滿,形狀、大小、色澤一致,種子純度不低于97%,凈度不低于98%,發(fā)芽率應在95%以上。切記雜交向日葵不能留種。榆次區(qū)食用葵品種主要有傳統(tǒng)種植的星火葵花、晉葵3號、三道眉,麥后復播油葵有美國G101、晉葵六號。為了向日葵種植達到高產(chǎn)量、高質量、高效益,建議選擇近兩年來,我們進行過品比試驗中比較好的食葵品種SH363、朗瑞8號、JK103、JK601、新啟源5號(早熟)。

三、栽培技術

1、播前準備

(1)整地:選擇土層深厚、地力中等以上、地勢平坦、灌排方便、3-5年沒有種植過向日葵的壤土或沙壤土耕地。精細整地,做到地平、土碎、墑情均勻一致,要求播種前無根茬。

(2)施肥:施肥量應根據(jù)土壤供肥能力、生產(chǎn)水平和產(chǎn)量目標而定,結合測土結果使用,原則是施足底肥,用好種肥,配合微肥,有機無機相結合。磷鉀肥做種肥施入,氮肥1/3做種肥,2/3做追肥。畝施農(nóng)家肥1000~1500公斤,碳銨3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硫酸鉀15公斤,辛硫磷顆粒劑1.5公斤,隨耕地時一并翻入土中,預防地下害蟲。

(3)種子處理:播前應曬種2~3天,用40%辛硫磷150毫升,兌水5~7.5kg,拌種25~30kg,以防地下害蟲。用多菌靈500倍液浸種6小時,或用菌核凈、甲基托布津等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量的0.5~0.6%,以防治菌核病。

2、播種

(1)播種期:葵花一般在10厘米土層溫度連續(xù)5天達到8~10℃時即可播種。一般榆次區(qū)常規(guī)品種適宜播種期為5月中下旬~6月上旬。食葵常規(guī)種要早播,雜交種要適期晚播,油葵參照食葵雜交種的播種時間,高海拔或山區(qū)可適當提早,復播地要早播。

(2)播種方式:播種方式以人工穴播或開溝人工定距點播為主,粘土地播深3厘米左右,砂壤土地、砂質土地播深可達5厘米左右。

(3)播種量:在保證單株有充分營養(yǎng)面積的前提下,旱地稀,水地密;食葵稀,油葵密;高稈品種稀,矮稈品種密;壟作稀,平作密;葉片大的稀,葉片小的密。通常食葵常規(guī)種畝密度1500~2000株,雜交種2500~3000株;油葵3500~4500株。穴播法可按要求的株距點籽,一般播種量穴播每畝用種0.8公斤,每穴2~3粒,可實行寬窄行播種。

3、田間管理

(1)苗期

查苗補種:向日葵出苗期要及時查苗,大片缺苗要及時催芽補種。對缺苗少的地段,在食用向日葵一對真葉時進行帶土座水移栽。方法是先在缺苗的地方挖坑灌水,在水沒有滲完前將苗帶土挖起放入坑內(nèi),而后復土或將帶土苗放入坑內(nèi)覆土后再澆水。

早間、早定:在食用向日葵1~2對真葉間苗,2~3對真葉定苗,留單株,缺苗處邊緣留雙株。

多鋤、深鋤:一對真葉時進行淺鋤,2對真葉定苗進行深鋤、細鋤。

適時培土:苗高達50厘米以上結合深鋤培土。

(2)中、后期

葉面噴肥:在向日葵灌漿期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00~150g或多元微肥200g兌水30公斤進行噴施,時間以下午6時后或無風雨的陰天,也可在傍晚進行。

輔助授粉:在蜂源不足的情況下,在開花盛期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利用粉撲或采用花盤接觸法,每隔3~5天進行曲一次,共授粉2~3次,時間上午9~11時,下午4~6時,陰雨天禁授,以降低空殼率。

打杈:在食葵生育期(一般是現(xiàn)蕾期以后)發(fā)現(xiàn)分枝要立即打掉。

4、病蟲防止

(1)病害防治:向日葵病害主要有菌核病、銹病、褐斑病等。

菌核病,又稱盤腐病、爛頭病,連作不倒茬更容易發(fā)生。防治措施:適期晚播;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倒茬;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菌核凈800倍液在初花期將藥噴在花盤的正反兩面,隔10天再噴藥一次。

銹病,可造成葉片枯死,應采取以選用抗銹品種為主,藥劑防治和栽培措施為輔的綜合措施。秋季深翻;與禾本科作物進行一年的輪作;清除病殘體。一般可在8月上旬,每畝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800~1200倍液或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進行噴施,時間要選擇在陰天或下午6時以后進行。可用15%粉銹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防治。

褐斑病,又名斑枯病,前期可造成幼苗死亡,后期常造成葉片過早枯死,對產(chǎn)量影響很大。可采取選用抗病品種,實行輪作;秋翻耕;清潔田園;增施磷鉀肥等進行防治。發(fā)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連噴2次,每隔10天進行一次。

(2)蟲害防治:向日葵蟲害主要有地老虎、蠐螬、金針蟲、向日葵螟等。

防治措施:除冬季深耕,播種前進行土壤處理外,地老虎、蠐螬、金針蟲等蟲害,可采用藥物防治,用辛硫磷兌水或滅掃利2000~2500倍液噴殺,并及時地面鋤草殺卵,適時早澆。苗期蟲害用50%辛硫磷防治。

向日葵螟,可用赤眼蜂防治,或者在幼蟲危害初期用2.5%溴氰菊酯300倍液進行噴霧,隔5~7天再噴一次效果較好。

5、收獲

(1)收獲時期:當植株花盤背面呈現(xiàn)黃白色、莖稈變黃,中上部葉片退綠變黃,果皮呈現(xiàn)本品種固有顏色和斑紋,即可進行收獲。

(2)收獲方式:人工收獲后立即攤開晾曬,勤翻動、防著雨,晴天晾曬2~3天,粒變小松動,用機械、木棒或鏈枷敲打脫粒脫粒后立即攤開籽粒晾曬,防止發(fā)熱霉變,以保商品質量。

(3)貯存事項:在清潔、干燥、通風、無蟲害和鼠害的地方貯存。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易發(fā)霉、發(fā)潮、有異味的物品混存。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

[原創(chuàng)]山西省榆次區(qū)向日葵種植技術

圖文簡介

向日葵具有抗旱耐瘠薄耐鹽堿的特性,一般耕地及荒地均可種植。高產(chǎn)田應選擇土層深厚,肥力中等,灌排方便,土壤粘性相對較小的地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