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葵是潞城市第一大油料作物,不僅產量高、油品好,而且經(jīng)濟效益十分顯著。辛安泉鎮(zhèn)是潞城市油葵的主要產區(qū),油葵種植達到戶均3畝,畝產200公斤,是該鎮(zhèn)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一項主導產業(yè)。

1、選好田塊,足墑下種

油葵對酸堿度為5.7-8.0之間的土壤均能適應,但適宜其生長的最佳土壤酸堿度為6.0-7.2。油葵根系發(fā)達,吸收肥水的能力特別強,連作的土壤養(yǎng)分消耗大,肥料元素比例失調,地力不易恢復,所以一般不要重茬,輪作周期4-6年,輪作一般可增產18%-30%。油葵是雙子葉作物,種子帶果皮拱土,相比之下要比玉米、小麥等單子葉植物出苗困難得多。保證油葵全苗的關鍵是深翻整地,足墑下種。據(jù)試驗,播前深耕的油葵主側根均較未深耕的田塊長5-10厘米,而且表現(xiàn)出耐旱,生長快,長勢強,耕層內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數(shù)量比播前未深耕的少50%-70%等優(yōu)點。

2、施足底肥,巧施追肥

底肥以家畜糞、人糞尿、堆肥、土雜肥等有機肥料為主。油葵養(yǎng)分需求比一般作物要大,尤其作為復播作物,地力消耗較重,肥料多不直接影響它的生長發(fā)育和產量,對油分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響,據(jù)試驗,畝產200公斤油葵需純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4-5公斤,氧化鉀5-8公斤。在此基礎上,每增施1公斤純氮可增產油葵5-8公斤,增施1公斤五氧化二磷可增產14-17公斤,氮、磷合理搭配增產效果比較好。油葵對土壤缺硼臨界值為0.5毫克/公斤。施硼可增產10%左右。根據(jù)油葵生育期短,前期生長迅速,需肥量大的特點,底肥應占總需肥量的60%左右,并結合深翻整地畝施優(yōu)質農家肥3000-5000公斤,碳銨20-30公斤。過磷酸鈣15-20公斤。

在油葵整個生育周期中,不同階段的氮肥吸收量不平衡。一個油葵品種春播生育期為117天,出苗至現(xiàn)蕾的55天中吸收的氮量占全生育期總量的35%;現(xiàn)蕾至開花的17天中,吸收的氮占總量的32%,是氮肥吸收高峰期;開花至成熟的45天吸收氮占總量的33%。

磷在油葵生長后期尤為重要。出苗至現(xiàn)蕾吸收量占全生育期總量的21%,現(xiàn)蕾到開花吸收量占總量的33%,開花至成熟吸收量占總量的46%。

整個生育期中對鉀的吸收量比較平衡。出苗至現(xiàn)蕾占40%,現(xiàn)蕾至開花占26%,開花至成熟占34%。

復播油葵由于搶時播種,一般來不及施底肥,加之前作消耗地力過大,需趁早追肥。據(jù)試驗,復種油葵以8葉期追肥產量最高,比現(xiàn)蕾期追肥增產%。

3、因地制宜,選用良種

良種是油葵豐產的關鍵。經(jīng)潞城市多點品比試驗,品種澳S-31綜合性狀分析居第一位,其生育期長達102天,是春播和油葵復播的最佳品種;美葵G101、新疆G101、晉葵6號三個品種綜合性狀好,是麥收后復播的最佳品種。在選種時,要杜絕油葵二代種子的使用,據(jù)試驗與大田生產調查,種植二代種子因為性狀分離現(xiàn)象,直接減產幅度達33%,每百公斤油籽少出油6公斤。

4、適期播種,確保壯苗

播種期是否適宜,直接關系到油葵產量和出油率的高低。一般情況下,早熟或中熟品種需有效積溫1700℃以上(6℃以上為油葵有效積溫),但由于油葵對短時間的早霜和晚霜有一定忍耐力(幼苗可耐忍-7℃短時間低溫),實際播種時間伸縮性比較大。春播適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適播期范圍內早播比晚播好,這是因為早播氣溫偏低,有利于蹲苗,促使根系下扎,增強抗旱能力。復播油葵是在小麥、油菜等夏收作物收獲后復種,適播期為6月25日至7月5日,也提倡早播。早播病害輕、產量高、品質好。

5、選用模式,合理密植

油葵植株高大,根深葉茂,生長迅速,合理密植是保證增產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據(jù)調查,經(jīng)濟效益較好的種植模式有三種:

(1)水地復播模式。種植形式為60厘米*30厘米,畝留苗3700株。

(2)條田種植模式。

①小麥—玉米—油葵模式:以7.5尺為一帶種植9行小麥2行玉米,麥收后在空檔內種植3行油葵,種植形式是50厘米*30厘米,玉米距油葵50厘米,畝留苗2670株。

②小麥—油葵—大豆模式:其一,以7.5尺為一帶,復播2行油葵,間作6行大豆,種植形式為50厘米*30厘米,畝植油葵1700株左右;其二,以9尺為一帶,復播2行油葵,間作9行大豆,油葵株距為25-30厘米,畝植油葵1500-1700株。

③旱地春播模式。種植形式為60-65厘米*50厘米,畝留苗2200株左右。

6、科學管理,保證高產

(1)及時查苗補苗。如果取帶土坐水移栽油葵,一般成活率都在90%以上,補栽時應宜早宜小,要在1對真葉展開時進行。

(2)及早定苗。據(jù)從1對真葉到5對真葉期間定苗對產量的影響試驗表明,間定苗越晚花盤上粒數(shù)越小,產量越低。應提倡早間苗、早定苗、促豐產。

(3)注意科學灌水。苗期不宜灌水,以促進根系下扎,增強抗旱能力。資料表明,夏播油葵從出苗到現(xiàn)蕾40天需水量僅占一生需水總量的19%,而現(xiàn)蕾到開花的17天,需水量就占一生需水總量的43%,此期水分供應不足會造成嚴重減產。灌漿期葉子里的養(yǎng)分向種子輸送是靠水分的作用來完成的,此期干旱會造成籽粒瘦小,空秕粒增加,同樣需要灌水。

(4)推廣人工輔助授粉技術和同花期不同品種混合播種技術。油葵授粉不好,容易造成秕粒增多,花而不實,推廣人工輔助授粉以及同花期不同品種混播技術可以大幅度提高油葵結實率。人工輔助授粉以開花后2-3天為宜,第隔3-4天一次,以3次為好。一般選晴天上午9-11時、下午3-5時進行,授粉的方法有自制授粉器授粉法與花盤接觸授粉法兩種。據(jù)試驗,采用人工輔助授粉技術和同花期不同品種混播法每畝可對比對照增產25-50公斤。

(5)推廣無公害生產技術。無公害生產可提高油葵的品質及其商品性。主要技術要求是:①提倡使用碳銨、尿素等銨肥,盡量減少硝態(tài)氮肥在油葵上的使用。②選用優(yōu)質抗病品種。③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杜絕劇毒農藥在油葵上使用,禁止單種農藥在油葵上重復使用。

7、綜合措施,防治病蟲

隨著油葵大面積連年種植,導致病蟲害擴大蔓延,直接影響到油葵籽實的產量與品質。油葵在苗期蟲害較為普遍,為害也較為嚴重,應把防蟲重點放到保苗這一關上,具體要做到:擴大輪作周期;選用抗蟲品種;播前深耕;藥劑拌種。

油葵在中后期病害發(fā)生較重,主要有霜霉病、菌核病、病毒病,具體防治方法是:

①霜霉病發(fā)病初期畝用150-200克乙磷鋁錳鋅加水噴霧,間隔7-10天噴第二次。

②菌核病發(fā)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進行噴施。

③病毒病畝用100-140克病毒A稀釋400-600倍液噴霧,視病情間噴1-2次。

8、保護葉片,適期收獲

油葵一般開花后15天油分積累最快,每日平均增加含油率16%-18%,開花后25-30天油分含量達到或接近高峰。各單株開花先后相差5天以上,群體開花30-35天以后,種子內油分含量才達到最高峰,這就是所謂的“油熟期”。當花盤背面變黃,花盤邊緣微綠,舌狀花瓣凋萎或干枯,葉片黃綠或黃枯下垂,種皮形成該品種特有色澤,種仁無過多水分,是最佳收獲時期。

構成油葵產量的營養(yǎng)物質95%來自葉片,尤其是中、上部葉片尤為重要。中部葉片寬大,光合產物多,約提供單株干物質的50%,主要供給莖桿、花盤和籽實的發(fā)育。上部葉片接受光照多,光合效率高,與花盤苞葉共同提供單株干物質的45%,對籽實產量和油分積累的作用最大,所以在生長期千萬不可輕率地打掉中上部葉片。為了通風透光,在生長后期可以把下部莖葉適當打掉。

綜上所述,油葵高產栽培一定要按照操作規(guī)程來實施,這樣才能穩(wěn)產高產,達到提高經(jīng)濟效益的目的。促使農民朋友盡快的富裕起來,真正達到小康,真正做到和諧社會的大和諧。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yè)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

[原創(chuàng)]油葵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圖文簡介

油葵是世界重要油料作物之一,其籽粒含油率高,一般達35%—40%,且油品品質好。而且發(fā)展向日葵生產不僅可以獲得經(jīng)濟價值高,用途廣的油料,還可以拓寬多種經(jīng)營方式,增加農民收入。只要允許的地區(qū),完全可以滿足早熟油葵品種的生長需要。且早期霜凍是復播作物最嚴重的災害性氣候,而油葵具有較強的抗寒能力,表現(xiàn)出對霜凍災害有良好適應性,大大降低了復播油葵的生產風險,是復播油葵穩(wěn)產、高產的種性保證。所以,應該大力推廣復播油葵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