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祁縣重要的優勢農產品之一。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祁縣葵花種植面積有所減少。為了有效落實油料優勢區域布局規劃,結合油料“948”項目和油料高產創建活動,我們積極探索向日葵立體種植模式,以期增加油料種植面積,增加油料種植效益,壯大向日葵優勢產業。根據試驗研究與生產實踐,組裝出適合祁縣的西瓜套種向日葵高效栽培技術模式,平均畝產西瓜2000千克左右,畝產向日葵150千克左右,畝平均收入在2100元左右。其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如下:
1、選地與施肥
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層深厚,3~5年內未種過瓜類作物的地塊,土質以沙壤土為好。
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輔助適量化肥。一般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千克,過磷酸鈣40~50千克,硫酸鉀15~20千克,有機肥全面撒施,化肥集中溝施。有機肥全面撒施后,對土壤深翻,耙耱整平。
2、起壟與覆膜
在播種前10天左右,機械開溝起壟,起壟壟距120cm,壟寬70cm,溝寬50cm,溝深15cm。用辛硫磷800倍液與75%百菌清500倍液混合對地面噴霧防治病蟲害。
3、西瓜播種
小拱棚西瓜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播種,氣候異常推遲播種。品種以鄭雜9號、鄭抗2號等有籽西瓜為主,播前對種子進行強光曬種。溫燙浸種,以殺死種子附著病菌,預防花葉病毒病。播種前灌足水1次。待地里能下人時溝內覆蓋寬70厘米、厚0.005毫米的地膜,地膜要拉緊、壓牢,緊貼地面。播種時按株距50厘米開穴點播,每穴點西瓜種子兩粒,一壟1行。播種后隨即插弓桿,覆蓋幅寬80cm厚0.007毫米的棚膜,搭成小弓棚。
4、小拱棚管理
播后到幼苗期一般不進行或少進行通風換氣,幼苗期白天溫度一般保持在25~30℃,夜晚10℃以上。當白天棚溫升高到30℃以上時應及時通風降溫,避免瓜苗徒長和發病。苗期一般不澆水施肥。隨露地氣溫逐漸上升,逐漸加大拱棚通風量,當無晚霜危害時,可拆除弓桿,把小拱棚的棚膜緊貼壟面,拉緊、壓牢,以防大風揭膜。
5、播種向日葵
小拱棚落棚后,5月底6月初,西瓜進入伸蔓期后期至坐果期,緊貼地膜內側在西瓜行間播種向日葵,小行距50cm,大行距70cm,株距55cm,畝保苗2000株左右。向日葵品種食葵選用星火系列,油葵選用康地5號、內雜葵3號、康地101等品種。
6、其他田間管理措施
6.1 西瓜整枝、壓蔓
整枝是調節西瓜生長和結果的一項措施。整枝一般根據品種發枝能力、種植密度、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而定,常采用雙蔓或三蔓式整枝方法。
壓蔓主要是固蔓防風,使瓜蔓均勻分布,提高光合效率,調節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系,一般常采用明壓法。
6.2向日葵打杈
有些向日葵品種有分枝的特性,分枝一旦出現,就會造成養分分散,影響主莖花盤的發育。因此,當植株出現分杈,應及時人工打掉。
6.3 灌水與追肥
西瓜在幼苗期,伸蔓期適當控制灌水,防止瘋秧;膨大期加強水、肥供應,促進果實膨大,結合灌水,畝追施尿素15千克,硫酸鉀15千克。
6.4 病蟲害防治
西瓜病害主要有枯萎病、炭疽病等,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灌根或噴霧防治;蟲害主要有瓜蚜、潛葉蠅等,可選用2.50%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40%綠菜寶乳油1000倍噴霧防治。
向日葵病害主要有菌核病,在發病初期用速克靈可濕性粉劑或菌核凈每噴霧器水兌30克逐株灌根防治,每穴2~3兩藥液,每隔7~10天灌防一次,至少兩次。
7、收獲
西瓜在外觀形狀、色澤等方面表現原有品種固有特性時,一般及時收獲,小拱棚西瓜一般在6月底~7月上旬收獲。
向日葵一般在9月下旬開始收獲,10月上旬收完。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