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是忻州市的主要油料作物,尤其是晉西北高寒丘陵山區的一項主要作物。它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強、生育期短、適種性廣的特點,很適宜在黃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區種植。
胡麻子富含油分,其油脂色味兼優,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脂肪酸和多種的維生素,是我國北方人民喜歡食用的主要油品。其麻餅可提煉果膠蛋白,又是畜禽優質飼料及最佳有機肥料。其莖桿麻皮纖維堅韌,是發展纖維紡織的開發性原料之一,歷年種植面積在70~80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9%左右,因此成為全省的胡麻生產基地。
但是,作為一項傳統作物,長期種植,面積發展比重較大,輪作倒茬困難,重茬或隔年種植現象較為普遍,致使土壤中養分失調,其些養分嚴重缺乏,萎病菌在土壤中積累較多,使胡麻枯萎病發生及危害嚴重。加之誤區域土壤瘠薄,人少地多,耕作粗放,對胡麻技術及物質投入少,更缺乏綜合高產配套技術,因此使胡麻產量長期以來低而不穩,一般畝產僅達50~60公斤,使胡麻生產的發展受到嚴重的限制,加之在國內油料價格大降的背景下,近年來播種面積有萎縮趨勢。
針對胡麻生產問題及現狀,在充分調查研究與總結分析過去一些典型經驗及豐產技術的基礎上,通過認真制定,更進一步可行的綜合配套技術實施方案,進行連續三年的多點試驗示范,從而從生產實踐中總結出這套胡麻高產栽培旱作技術,經大面積示范推廣,比傳統種植增產效果非常顯著,增產幅度在30~40%以上。
1、高產技術措施
1.1翻耕整地,蓄水保墑,促全苗。
這是旱地胡麻高產的首要措施。其具體做法:一是秋深耕蓄墑,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減輕病蟲雜草的危害。二是冬壓封墑,封住地上裂縫,防止風蝕跑墑。三是早春耙磨保墑以粉碎土塊及表皮,切斷毛細管,防止土壤水份蒸發。四是播前松土塌墑,隨犁施入肥料,耕后耙磨,達到上虛下實底墑濕潤。五是播后打砘提墑,尤其在干旱少雨的情況下,一定要隨耬打砘,粉碎土塊,壓實浮土,確保一次出齊苗。
實踐證明,通過“五墑”整地,起到了蓄水保墑的目的,通過測定播種出苗期土壤含水量環比可增加1.6~3.7%,相當于20mm的降雨量,同時在春播階段可以提高地溫1~3℃,為保苗全、苗壯打下了基礎。
1.2配方施肥、合理用肥。
胡麻是需肥較多的作物,通過在肥力中等的旱地三因素,四水平試驗,N、P、K的比例關系大致為1∶0.35∶0.9。如每生產100斤胡麻子,需吸收N素10斤,P素3.5斤,K素9斤,同時一定要用鋅肥拌種,每斤種子3~5克,不僅滿足生長所需營養,而且對枯萎病防治有特殊療效。
1.3推廣抗病良種,良種是增產的龍頭技術措施,目前我市表現好的抗病品種有晉亞6號,晉亞7號,晉亞8號等,通過田間對比示范一般畝增產20~28%以上。
1.4合理的田間密度。過去傳統種植胡麻普遍表現為密度較底,苗數不足,一般旱地每畝10萬株以下,好地也不過15萬株左右,所以產量很低,針對這一現象,通過試驗一般山坡旱地畝播量3kg左右,保苗15~20萬株,二陰地畝播量3.5kg左右,保苗20~25萬株,高肥力的地塊,畝播4kg左右,保苗25~30萬株。
1.5淺耕淺種。經過幾年來的調查和示范,胡麻上不全苗造成缺苗斷壟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是由于播種過深,在10cm以下,所以種胡麻提倡一個原則,即“硬叫票了,不叫窯了”實踐證明,票的出全苗,窯的沒有苗,凡是苗全苗旺的胡麻都是實行了淺耕淺種,播種深度宜在3cm左右為宜。
1.6早種早鋤早追肥。胡麻早種有利于通過春化階段和光照階段,同時搶墑早播可以利用墑情,促使種子早發快長出苗整齊。經調查,早播種可以增加有效分枝15%以上,增加粒數7%,增加粒重6%。晉西北高寒區播種期一般在4月下旬為宜,出苗后要及早鋤草清壟,追施斷乳肥。
1.7破除板結,助苗出土。胡麻播種以后,尤其是下過雨后,當苗還未出土,應及時打砘,破除板結,助苗出土,防止幼苗頂芽串黃。經調查,打過砘的出苗率比不打砘的增加30~80%,尤其是下過雨后不打砘缺苗斷壟十分嚴重,甚至造成改種。
1.8防治病蟲害,影響胡麻生產的主要病害是枯萎病和炭疽病,這些病害引起死苗造成減產是嚴重的,主要防治措施,一是實行四年以上的輪作方式,一般是豆類—莜麥—山藥—胡麻、山藥—糜谷—豆類—胡麻。二是改革耕種制度,實行油豆間作,糧油套種,高低桿混種等辦法。尤其是胡麻與黃芥的合理混作效果良好,可以增產20~30%。三是推廣抗病抗旱的優良品種。近幾年推廣的晉亞6號,晉亞7號,晉亞8號等,其發病率僅有0~1%,防治效果在96%以上。四是開展藥劑拌種,可以采用種子量的0.3~0.4%拌種雙、五氯硝基苯或多菌靈等農藥拌種,防治效果在10~15%左右。
危害胡麻的主要蟲害是牧草盲蝽象,胡麻出苗以后,當為害率達到3~5%時,進行噴藥防治,胡麻小蠢蛾在胡麻開花盛期,成蟲產卵期進行防治,用辛硫磷800~1000倍液適期防治。
1.9田間管理。胡麻田間管理采取以“兩鋤、兩追、兩防”為重點的措施。“兩鋤”就是在苗高10~15cm進行第一鋤,在現蕾期進行第二鋤。所謂的“胡麻圪彎頭,當緊砍一鋤”,的關鍵期中耕,并結合中耕,看苗看天進行追施尿素5~7kg。“兩防”就是在生長期,及時防病、防蟲,不受損失。或使用土壤處理劑,在播種前用48%氟樂靈乳油70~75毫升,加水50~60公斤,噴于土表,立即混土3~4厘米,可防除一年生雜草。
1.10適時收獲。“早收胡麻油胡蘆,晚收胡麻黑白籽”。試驗示范證明胡麻收獲適時,可以增加產量10%左右。提高出油率5%以上,適宜的收獲期應在胡麻莖桿由綠變黃,朔果由黃變褐,籽粒由軟變硬,即可收獲,更應注意的是必須在霜凍前收獲,因為胡麻在青熟期受凍變成白籽,黃熟期受凍變成黑籽。群眾叫“黑白板”。不管白籽黑籽都是秕籽,減產十分嚴重,據調查,在霜凍前收胡麻,比霜凍后收獲,可以增產10~15%以上,含油率可提高7~10%,有明顯的增產增收效果。
2、技術應用效果
經過多點試驗示范及較大面積的推廣應用,廣大旱地區采取本旱作高產技術種植胡麻,其增產效果十分顯著。增產幅度一般在30~40%。如岢嵐縣三井鎮秦家莊村2008年采取該高產技術種植1800畝胡麻,總產達到27.4萬公斤,平均畝產152.2公斤,比歷史最高年2007年增產43.2%。岢嵐高家會鄉馬浦塔村采取本措施示范1000畝,平均畝產151.3公斤,創該鄉歷史最高水平,岢嵐大澗鄉小澗村示范100畝,平均畝產163.2公斤,比對照田增產46.5%。
采取旱地高產栽培技術,種植胡麻其優點表現為,保墑效果好,出苗率高,植株生長健壯,分枝及朔里多,千粒重高。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 石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