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條螟別名甘蔗條螟、條螟、高粱鉆心蟲、蛀心蟲。主要為害高粱和玉米,還可為害粟、甘蔗、薏米、麻等作物。以幼蟲鉆蛀作物莖稈為害,初孵幼蟲潛入高粱、玉米心葉,造成“花葉”,后蛀莖為害,被蛀莖稈遭風易折斷。受害植株苗小時形成枯心苗,心葉受害展開時有不規則的半透明斑點或蟲孔,附近有細粒蟲糞。分布于中國大多數省份,常與玉米螟混合發生。一年發生2~5代,以老熟幼蟲在玉米和高粱秸稈中越冬,成蟲晝伏夜出,具趨光性。

防治方法:

在越冬幼蟲化蛹與羽化之前,將高粱或玉米秸稈處理完畢,以減少越冬蟲源。秸稈處理可采用粉碎、燒毀、漚肥、鍘碎、泥封等不同方法。條螟成蟲有趨光性,可設置黑光燈誘殺從殘存秸稈中羽化出來的成蟲。

產卵盛期用辛硫磷顆粒劑撒入高粱喇叭口內;或辛硫磷乳油配制藥液灌心;亦可噴灑Bt制劑進行防治。


編輯:孫苑琪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 董晉明

[原創]高粱條螟的防治方法

圖文簡介

高粱條螟別名甘蔗條螟、條螟、高粱鉆心蟲、蛀心蟲。主要為害高粱和玉米,還可為害粟、甘蔗、薏米、麻等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