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養花心經

1、土壤

要求富含腐殖質、疏松、濕潤及pH5.5~6.5的酸性土壤。

2、溫度

杜鵑花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0℃,氣溫超過30℃或低于5℃時生長停滯。在20℃左右生長最旺盛,30℃以上停止生長,處于休眠狀態。

3、光照

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暴夏秋季應適當遮光。春季在出室前到開花前宜多見陽光。

4、水分、濕度

春季見盆土微干即澆,夏季每日需澆足1次水,秋季盆土宜稍干,冬季控制澆水,提高抗寒性。

二、護花常識

1、施肥

進入盛夏后要停止施肥,使其安全越夏并有利于花芽分化;在花芽分化與孕蕾期應每隔10天左右施1次磷肥為主的肥料;在生長期要注意薄肥勤施;開花前一個月施1~2次磷肥,開花后施1~2次混合肥料。一般10月份以后生長基本停止,就不再施肥。

2、修剪

杜鵑耐修剪,隱芽受刺激后極易萌發,可借此控制樹形,復壯樹體。一般在5月前進行修剪,所發新梢當年均能形成花蕾,過晚則影響開花。杜鵑生長較緩慢,一般任其自然生長,只在花后進行整形,剪去徒長枝、病弱枝、畸形枝、損傷枝。

3、換盆

盆栽每2年換土1次,盆土可用泥炭土、腐殖土、鋸末等混合而成。

4、繁殖

常用播種、扦插和嫁接繁殖。常綠杜鵑最好隨采隨播,落葉杜鵑亦可將種子貯藏至翌年春播。氣溫15℃~20℃時,約20天出苗。扦插繁殖一般于5~6月間選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作插穗,插后遮陰,在溫度25℃左右的條件下,1個月即可生根。嫁接繁殖采用較多,常行嫩枝劈接,嫁接時間不受限制,砧木多用二年生毛鵑,成活率達90%以上。

5、越冬

杜鵑冬季有短暫的休眠期。冬季若氣溫過低,一定要將其移入室內,溫度保持在15℃以上為最佳。如果長期在0℃以下就會凍死。

6、病蟲害

主要有葉斑病和粘葉蟲。葉斑病需要在5月至8月下旬每隔2周噴施1次70%硫菌靈1000倍液或20%三唑酮4000倍液或50%代森錳鋅500倍液。粘葉蟲可用黑光燈誘殺成蟲,用20%滅幼脲懸浮劑800倍液、20%氰戊菊酯2000倍液等噴殺幼蟲。


編輯:石慧芳

審核專家:太原市晉祠公園高級園林工程師 谷瑞芳

[原創]杜鵑花的種養技術

圖文簡介

杜鵑花的種養心經及護花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