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甜蕎是一種需肥較多的作物,對肥料反應十分敏感,要獲得高產必須供給充足的肥料。研究表明,每生產100kg籽粒,需要從土壤中吸收純氮3.3kg、磷1.5kg、鉀4.3kg,與其他作物相比高于禾谷類作物、低于油料作物,吸收比例為1:0.45:1.3。因而施圈糞不少于1000kg/畝,每畝配施磷肥15kg、草木灰80kg。蕎麥吸收氮、磷、鉀的比例和數量還與土壤質地、栽培條件、氣候特點及收獲時間有關,對于干旱瘠薄地和高寒山地,增施肥料,特別是增施氮、磷肥是甜養豐產的基礎。

施肥應掌握“基肥為主、種肥為輔、追肥為補,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的原則,施用量應根據地力基礎、產量指標、肥料質量、種植密度、品種和當地氣候特點科學掌握。

①基肥:甜蕎播種之前,結合耕作整地施入土壤深層的肥料,也稱底肥。充足的優質基肥,是甜蕎高產的基礎。基肥的作用主要包括:結合耕作創造深厚肥沃的土壤熟土層,促進根系發育,擴大根系吸收范圍;基肥一般是營養全面、持續時間長的有機肥,利于甜蕎穩健生長。基肥是蕎委的主要肥料,一般應占總施肥量的50%~60%。蕎麥生產常用的有機肥有糞肥、廄肥和土雜肥,腐熟不好的秸稈肥不宜在蕎麥地施用。糞肥以人糞尿為主,是一種養分比較完全的有機肥,易分解,肥效快,當年增產效果比廄肥、土雜肥好,一般施用優質農家肥1~2.5t/畝。蕎麥田基肥的施用分為秋施、早春施和播前施。秋施在前作收獲后,結合秋深耕施基肥。它可以促進肥料熟化分解,能蓄水、培肥、促進高產,效果最好。養麥多種植在邊遠高寒山區和早薄地上,或作為填閑作物種植,農家有機肥一般滿足不了蕎麥基肥的需要,科學實驗和生產實踐表明,若結合一些無機肥作基肥,對提高蕎麥產量大有好處。但須注意的是蕎麥雖喜鉀肥,但不能施用氯化鉀,因氯離子會引發斑病而導致減產。可用碳銨、尿素等氮肥或磷酸二銨、硝酸磷肥等氮磷復合肥料與有機肥混合堆制后一起施入作基肥。或畝施過磷酸鈣20kg和尿素6kg作底肥,既經濟,增產效果又顯著。

②種肥:在播種時將肥料施于種子周圍的一項措施,包括播前以肥拌籽、播種時溜肥或“種子包衣”等方法。種肥能彌補基肥的不足,滿足蕎麥生育初期對養分的需要,并能促進根系發育。傳統的種肥是糞肥,隨著養麥科研的發展,用無機肥料作種肥成為蕎麥高產的主要技術措施。常用作種肥的無機肥料有過磷酸鈣、鈣鎂磷肥、磷酸二銨、硝酸銨和尿素等,栽培蕎麥以30kg/畝磷肥作種肥,一般可與蕎麥種子攪拌混合使用,合使用,否則易燒苗”,故用這些化肥作種肥時,要遠離種子。

③追肥:甜蕎生育階段不同,對營養元素的吸收積累也不同。現蕾開花后,需要大量的營養元素,此時進行適當追肥,對蕎麥莖葉的生長、花蕾的分化發育、粒籽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追肥還應視地力和苗情而定:地力差,基肥和種肥不足的出苗后20~25天,封壟前必須追肥;苗情長勢健壯的可不追或少追;弱苗應早追苗肥。追肥一般宜用尿素等速效氮肥,用量不宜過多,以5kg/畝左右為宜。無灌溉條件的地塊追肥要選擇在陰雨天氣進行,此外,用硼、錳、鋅、鉬、銅等微量元素肥料作根外追肥,也有增產效果。


編輯:柳曉林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秀蓮

[原創]甜蕎的施肥技術

圖文簡介

甜蕎是一種需肥較多的作物,對肥料反應十分敏感,要獲得高產必須供給充足的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