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天牛初孵幼蟲蛀食2~4年生枝干,先向上蛀食10毫米左右,后向下沿枝干木質部蛀食,逐漸深入心材。幼蟲在蛀道中,每隔一定距離向外咬一圓形通氣排糞孔,從枝干被害處表面,自上向下至主干可見到一串排糞孔,孔內無蟲糞,  孔外和地面上有紅褐色蟲糞,似打火石狀。成蟲白天取食,夜間產卵,產卵痕為“饅頭型”,卵期7天左右。

防治方法與星天牛的防治相似:

(1)冬季清園,堵塞樹干上洞口,及時砍伐被害樹以及不結果的衰老樹,果園外集中燒毀。

(2)樹干基涂白,減少成蟲產卵。

(3)春夏季,人工捕殺成蟲,在樹體流膠處刮殺蟲卵,蟲糞處用鋼絲鉤殺幼蟲;或用脫脂棉蘸藥塞入蟲孔內或用注射器注入藥液,毒殺幼蟲,常用藥劑有敵敵畏乳油、樂果乳油、磷化鋁片(丸)等,用完藥后用黏土封塞洞孔。

(4)情況嚴重的果園,5月底至8月天牛成蟲羽化出洞盛期,可樹冠和枝條噴藥防治。藥劑有敵敵畏乳油、樂果乳油倍液、溴氰菊酯乳油。

(5)保護啄木鳥,利用寄生蜂和白僵菌等。


編輯:孫苑琪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 董晉明

[原創]桑天牛的防治方法

圖文簡介

桑天牛初孵幼蟲蛀食2~4年生枝干,先向上蛀食10毫米左右,后向下沿枝干木質部蛀食,逐漸深入心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