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草松土。每年6~9月進行1~2次除草,深度6~10厘米。要求除盡草根,不傷竹鞭和筍芽。松土在冬季結合挖冬筍進行較好,深度以15~20厘米為宜。

(2)合理間作。造林1~3年內,林地間種農作物、藥材或綠肥。如大豆、綠豆、豬屎豆等。不要選擇芝麻等消耗地力大的作物或玉米、高粱等高稈農作物。

(3)施肥培土。筍用林每年667米2施有機肥料30~50擔或塘泥50~100擔為宜。有機肥料結合冬季松土和挖筍時施用效果較好,將肥料直接填入毎個已挖出冬筍的穴內,上覆一層土,或松土后開溝施肥。夏秋挖鞭筍后,可施用人糞尿。追施化肥最好按氮、磷、鉀5:1:2的比例配施,在春季出筍前施1~2次催芽肥,秋季筍芽分化時施1~2次排芽肥。培土是筍用竹的栽培特點,培土可結合施肥進行,先施肥,后培土。

(4)留母更新。留養母竹的目的是調整竹林結構,使林內光、水、溫、肥更充分地得到利用,達到穩產高產。毛竹的合理立竹度為每畝150~200株,竹齡組成為1~2年生占33%,

3~4年生占30%,5~6年生占20%,7~8年生占15%,9~10年生占2%;雷竹、剛竹、淡竹等,每年保持每畝650~850株的立竹密度,竹齡組成為1年生竹占35%,2年生竹占30%,3年生竹占30%,4年生竹5%。每年按合理立竹度和竹齡組成比例,留養一定數量的新母竹,同時在冬季砍伐老母竹。


編輯:禹燕

審核專家:山西農業大學副教授 王玉慶

[原創]散生筍用竹管理技術

圖文簡介

每年6~9月進行1~2次除草,深度6~10厘米。要求除盡草根,不傷竹鞭和筍芽。松土在冬季結合挖冬筍進行較好,深度以15~20厘米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