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熟桃這種裂核落果是好多年發生的情況,桃核只要一裂口,就會撕裂果柄使果柄連接處受傷。膨大前果個小,完全能承載果實自身重量,進入果實膨大后期,果實重量增加幾倍,受傷的果柄承載不住時自然要落果,損失很大。
這種脫落現象,社會上還有種說法,就是說開花時沒打殺菌劑,造成了霉心病核開裂,仁霉變而脫落。他是從蘋果角度演變的說法,霉心病從蘋果上來說,只危害果心的果肉,并不危害種籽。從多年當地栽植紅不軟、超越、秦王等品種調查發現,有果柄的落果原因有2種:1、結果枝過粗桃果柄短而頂落。2、大風甩落。
沒有果柄的落果的也有2種情況。1、裂核落果。2、蟲害落果。從裂核落果的剖開果肉,大多核分兩瓣,有時少部仁霉變,大部分沒霉變,有時少部分仁沒霉變,大部分霉變。說明并不是霉心病菌先侵入后裂核所至。如是霉心病應該全部是仁霉變,不應該有好有壞。而且,大小果實都有裂核落果現象發生。
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裂核落果情況呢?需從早熟品種談起:
早熟品種很少有這種裂核落果現象發生,原因是早熟品種(六月份成熟)生長時間短,硬核期和膨大期是同步的,所以,凡是栽植早熟品種的桃農都知道追N、p、K全營養膨大肥,肯定就滿足了硬核期和膨大期對磷、鉀肥的雙重需求,自然核不裂、果不落。
中晚熟落果嚴重,裂核落果占很大部分。原因是硬核期到膨大期還有較長時間段,硬核期桃是緩慢發育期,外面果肉生長不明顯,絕大多數桃農見桃子不長,就不管不理,不澆水不施肥,即使有些桃農想施肥,也不知道這一階段施啥肥合理。殊不知硬核期主要是核硬化增厚、仁發育的關鍵時,在此時是需鉀肥最多時候,其次是磷肥,仁才能發育好,同時也是中量元素鈣肥需求的旺盛期,在硅肥協助下,才能使核厚質密、仁飽滿為果實的膨大期創造條件,自然裂核落果減少。
氣候問題。
調查發現裂核和五月份氣候也有關系。絕大多數品種果實進入五月份陸續進硬核期,如遇降雨次數多氣溫低濕度較大時,果實裂核就多些,反之則少。分析可能是光照強度差,葉片光合作用弱,制造有機養分少,滿足不了核的硬化需求而殼簿,仁膨脹而裂核。
仁霉變過程。
果實進入膨大期,裂核一側果肉發育較差(全部在縫合線處),有些品種還容易使上部分縫線上頂部下部裂處發軟,加快了果柄的離層,膨大中后期裂核口加大,就撕裂了果柄連接處有了空洞,病菌乘機入侵使仁霉變。
編輯:王大偉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