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每年或多或少在膨大期都有裂果現象的發生。通過多年調查,除品種有裂果基因的特點和氣候環境影響外,和修剪、留果部位、栽培管理不當、即藥劑使用、都和樹勢的強弱有很大關系。不管什么品種只要有裂果發生,一般強旺樹勢裂果極少或沒有,弱樹就較多,所以,我們要把防治裂果方法,以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為主,配合其它輔助措施可大大降低裂果現象發生。
一、秋施基肥。
多施生物有機肥,變清耕制為生草(種草)制。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可逐步恢復增加土壤的團粒結構,培肥地力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能使酸堿度調到合理的pH值6~7.5度之間,給根系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根好一切都好,自然根深葉茂,各種生理病害就會自然消失,自然裂果減少或沒有。所以,保證樹勢的強壯是防止裂果的基礎。
二、化控要合理。
調查發現化控重過了頭的,葉片小(化控過早),果實進入膨大著色期,很少或沒有新梢長出,通風透光太好,果實直接暴露在陽光下時間太長使果實表皮細胞老化后,遇雨或澆水,細胞分裂不能同步必然裂果。
三、樹勢衰弱的裂果嚴重。
調查發現,凡是樹勢衰弱的裂果較多。這類樹表現為缺素癥相對較多,缺鐵、鋅、鎂等元素尤為突出。挖開土壤、根系生長不良,新根少、毛細根更少,上部新梢早已封定不長。造成了在高溫下供給地上水分不足使果皮細胞老化而裂口。要平衡酸堿度,過酸過堿容易抑制鐵、鋅、鎂等元素的吸收利用,影響肥效。所以,應以第一條為重點,長期堅持施有機肥為主、生草制、結合快速平衡酸堿度的方法,用硫磺粉或石膏粉可使堿性快速降下來,針對性補充中微量元素來解決。
四、頂部不留背上果。
凡背上和外圍頂梢結的果實,長期受到太陽紫外線的輻射使皮層細胞衰老沒有活性,容易出現裂果現象發生。應杜絕留見光多的背上果和外圍梢頭果。
五、修剪要合理。
1、冬剪留枝時一定要科學合理。所謂合理就是不能有脫節現象發生,結果枝要分布均勻,受光要均衡,內膛各部位要有花影,利于著色,不能出現空檔露光現象,露光部位就容易發生果實裂口。
2、果實進入膨大期,不能過早徹底疏除遮陰的打傘枝,直接把果實暴露在陽光下,時間一長,突遇大雨或澆水均能引起裂果現象發生。應留高樁處理后,有花影可避免裂果。
六、病害引起果實表層龜裂。
果實的瘡痂病、穿孔病均能侵染果面,使果面致病。出現黑斑、黑點,瘡痂病只危害果面,不侵害果肉。穿孔病和瘡痂病很相似,開始淺褐色,嚴重時黑褐色,嚴重時果面頂部均可龜裂。加強病害防治工作,預防為主。一旦發病無法治愈。
七、適時合理補鈣。
補鈣是最重要防止裂果現象發生方法之一,所以,秋施基肥時一定要補充礦物質元素硅鈣鎂鉀肥,生長季節地下可在硬核期和膨大期結合追肥補施礦物晶鈣肥兩次,也可葉面噴施礦物晶800倍。一定要記住!鉀肥補得越多,鈣肥的用量相對要加大成正比例,否則,光追鉀不補鈣,果實的硬度就要下降。因為鉀過多容易抑制鈣肥的吸收利用。這就叫做元素的拮抗作用。
八、水分均衡供給是防裂果最后一道防線。
前面七種工作都做得到位了,最后一種措施是保障,沒有水分均衡的供給,很難把裂果發生降到最低。要求土壤最低墑情不能低于45%,最高不能超過7O%以上。干濕不能懸殊過長過大。長時間干旱,突然下大雨,或澆水極宜造成裂果現象的發生。特別是果實進入膨大期,比如棗油桃嚴重的裂果現象可達95%以上。水分的均衡供給是防裂果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編輯:王大偉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