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萌芽率高、成枝力強,新梢生長快,而且一年能多次發枝,葉芽壽命短,在形成的次年若不萌發,以后萌發的可能性就很小。因而,傳統修剪桃樹時,主要通過重短截的方法,以壓低發枝節位,確保樹體通風透光,防止結果部位外移,保持產量穩定。
由于桃樹屬于喜光樹種,光照不足會使枝條生長細弱,或徒長早衰,花芽少,不充實,果實著色不良,品質下降,因而傳統整形時多以自然開心形為主,實行單層葉幕結果,結果平面化,以保證內膛成花,提高果實品質。傳統修剪時,由于實行平面結果,樹體結構較復雜,一般在主干上培養主枝,主枝上培養側枝,側枝上著生結果枝組,結果枝組上留結果枝,級次達4級之多。在結果枝更新方面,傳統的修剪方法多側重雙枝更新,一般常將下部的1個結果枝重短截,保留2~3個芽作預備枝,上部1個結果枝長放,用于當年結果;來年將結果后的枝剪除,預備枝上發出的新梢,長留1個中上部的作結果枝,另一個重短截成預備枝,以此類推,以保持壯枝結果。隨著對桃樹生長結果習性的認識和生產實踐的證實,傳統修剪方法有許多不當之處,對產量、質量和生產效益影響較大。近年來在桃樹整形修剪方面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樹形由無干向有干形轉變
在許多桃樹主產區,紡錘形正在逐步取代開心形,成為桃樹新樹形。紡錘形枝條分布均勻,樹體受光較好,去枝量少,枝條單軸延伸,更新容易,枝條多,可實現立體結果,結果層厚,容易提高產量。
2、樹體結構次級由多轉少
樹體結構由開心形的4級結構變為紡錘形的2級結構,在中心干上直接著生結果枝,減少了大量的無效枝,枝條自然延伸。
3、短截為主變為長放為主
開心形修剪以短截為主,以增強分枝能力,壓低發枝部位,促進新梢長勢。但短截修剪使地上部與地下部的平衡被破壞,地上部枝量減少,導致根吸收的礦物質和水分過剩,來年枝梢旺長,出現光照惡化,加大勞動用工量,同時地上部枝葉減少,使得樹體合成光合產物的能力減弱,根系得到的光合產物減少,又會加速根系衰老死亡,使樹勢變弱。而紡錘形保持枝條單軸延伸,可有效促進二次枝的萌發,控制總枝量,有利于枝條生長適度、分布均勻,防止先端徒長和下部光禿。而且長果枝所結果實個大、果形端正、著色鮮艷、含糖量高、風味濃郁。
4、結果枝更新雙枝變單枝
雙枝更新總枝量過大,易出現郁閉現象。紡錘形整形枝條單軸延伸,結果后自然下垂,在后部彎曲處不定芽會萌發成枝,形成花芽,來年結果,在結果后疏除下垂枝,這樣可保持結果枝健壯,有效防止結果部位外移。
5、均衡枝勢由短截變拉枝
開心形修剪時主要通過短截,促使養分集中,使所留部位復壯;而紡錘形修剪時主要通過拉枝,以均衡枝條的營養供給,從而實現枝條前后相似,有較強的結果能力。
6、結果部位癟芽變飽滿芽區
由于春季葉面積小,制造的光合產物有限,枝條基部的芽多為癟芽,癟芽所結果實品質較差。開心形采用短截修剪,將主要結果部位剛好截到癟芽處,而枝條中部的芽由于形成時期葉面積大,光合產物充足,芽飽滿,有利于結出優質果;紡錘形整形枝條以長放為主,很好地利用了優質花芽結果,有利于提高果實品質。
7、冬剪“三九”變為萌芽前
傳統的冬剪時間大多在1月,主要是促使樹體內養分向根部流動,增加貯藏營養,防止修剪過早,導致養分流動尚未完成,造成營養流失,但寒冷天氣修剪,不利于傷口愈合,特別是氣溫低,傷口涂抹愈合劑不便,傷口保護不好,極易得流膠病。近年來生產中多將桃樹冬剪時間延遲到2月底至3月初,樹液流動前進行,可很好地進行傷口保護,對流膠病防治效果較好。
編輯:王大偉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