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4月1日,在江西省永豐縣七都鄉的恩江河中,數千只鴨子在水中追逐、嬉鬧,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圖案。(劉浩軍/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鴨舌深受大眾喜愛,但網上卻有說法稱,市面上有一些白嫩肥美的鴨舌是用氫氧化鈉溶液等強堿性溶液浸泡出來的,食用這種鴨舌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那么,事實到底是什么?吃了強堿浸泡過的食物有何危害?如何鑒別鴨舌是否被強堿性溶液浸泡過?

據《揚子晚報》報道,記者用酸堿度為6.9左右的自來水浸泡兩份市面上購得的鴨舌,放入一份鴨舌浸泡后,自來水的pH值變成了7.4左右,再放入第二份鴨舌浸泡后,自來水的酸堿度pH值更高達到7.8。說明這兩份鴨舌之前確實被堿性較強的液體浸泡過。

商家為何要使用強堿溶液浸泡鴨舌呢?齊魯工業大學教授杜登學在接受齊魯網采訪時介紹,氫氧化鈉等強堿溶液是一種常用的化工原料,食品行業也常用到,可以使食物泡發后含有更多的水分。簡單點說,用氫氧化鈉等強堿溶液,一是為了賣相,二是為了增重。

食用用強堿溶液浸泡過的鴨舌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呢?答案是肯定的。《揚子晚報》介紹,強堿具有強腐蝕性、抗氧化性和漂白作用,用它處理過的食物只是在外形上保持完整,實際上食物的營養已經遭到破壞。如果食物中有強堿殘留,還會腐蝕人的食道和胃黏膜。國家有關部門早已明令禁止使用強堿、雙氧水之類的物質泡發食品。

那么,我們該如何分辨食物是否被強堿浸泡過呢?《南寧晚報》介紹了三個判斷的要點:

眼看:水發食品一般是本色比較好,太白而且體積大的都不要購買和食用;

鼻聞:檢查其是否有刺鼻性的異味;

手摸:看是否手一捏食品就很容易碎。

本文由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業務部主任阮光鋒進行科學性把關。

"吃貨們"注意了:食用被強堿溶液泡過的鴨舌有風險

圖文簡介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4月1日,在江西省永豐縣七都鄉的恩江河中,數千只鴨子在水中追逐、嬉鬧,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圖案。(劉浩軍/人民圖片)(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