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茄子生產中,落花落果比較普遍和嚴重,影響茄子的產量、品質和商品性狀。筆者根據生產實踐,總結茄子落花落果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供參考。
1 茄子落花落果的原因
1.1 溫度不適
茄子結果期要求溫度在25~30℃之間,夜間溫度在15~20℃之間。如果低于15℃或高于35℃,茄子生長緩慢,落花嚴重,在生產中表現為前期及夏季結果較少。
1.2 茄花發育不好
茄花發育好,花形大,色濃,開花時花柱較花藥長或等長,有利于授粉和受精,坐果良好。而發育不好的花,花柱短于花藥,很難得到授粉,大部分花易落掉。
1.3 營養欠缺,肥水不足
在生產中,不能及時施肥澆水,植株生長細弱,得不到足夠的養分,導致生殖能力低下,坐果少。
1.4 追肥時間不準
如果追肥不及時,時間把握不當,也不利于茄子坐果。一般追肥較早,植株徒長,易引起花果脫落。追肥不及時,植株早衰,生產能力降低,也不利于坐果。
1.5 施肥比例不當
施肥比例不當會使植株出現徒長或長勢衰弱,導致植株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比例失衡,也難坐果。
1.6 光照不足
茄子為喜光作物,對光照時間要求較嚴格,光照不夠,植株生長發育不良,成花少,花芽質量差,容易落花落果。
1.7 病蟲為害
病蟲(黃萎病、蚜蟲類、螨類等)為害可使茄子光合能力降低,不利光合產物的積累,也不利于成花、坐果。
1)黃萎病發生嚴重的田塊,易落花落果,茄子感染黃萎病后,在坐果期從下而上或從一邊向整株發病,葉緣及葉脈變黃,后期發展至半邊葉或整葉變黃,光合作用降低,養分積累減少,坐果率降低。
2)蚜蟲類群集為害茄子后,用吸器吸食寄主汁液,使葉片發黃、萎縮、變形、枯萎。
3)螨類(成螨或若螨)可取食植物汁液,使葉片變色或干枯,導致葉片光合能力降低,不利于坐果。
2 預防措施
2.1 搞好健身栽培
加強肥水管理,保持植株長勢中庸,平衡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系。第一次追肥應適時,在第一層果直徑3cm大小時追肥,防止施肥過早,導致花果脫落。以后每采一次果,施一次追肥,防止植株早衰和生產能力降低。另外,注意施肥比例,防止偏肥引起植株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比例失衡,特別是注意防止偏施氮肥,導致植株徒長現象的出現。一般茄子生產中,適宜的氮磷鉀肥比例為2∶1∶1.7,要注意觀察植株的長勢,采用促弱控強的方法,以平衡植株的長勢。
2.2 加強花果期的溫度管理
棚室栽培應加強花果期的溫度管理,結果期白天溫度控制在25℃左右,夜間控制在15~20℃之間,使花芽分化稍遲緩,有利于長柱花的形成,減少短柱花的比例,提高坐果率。
2.3 科學整形
加強株形調整,保證植株有良好的通透性,以利坐果:及時摘除老枝、老葉。由于茄子一般在分杈處成花結果,在生產中應注意促生分杈,一般一、二、三分杈處所結果多為有效花,能很好地發育和坐果,而四杈之后,則花芽分化差,坐果率低,多為無效花。在生產中應注意摘除四杈之后的分杈,以控制田間枝量,集中營養供給,以利坐果。
2.4 噴化學物質保花保果
開花前1~2d,用2.4-D植物生長調節劑30~40mg/kg涂在花萼或果柄上;在第一層果坐果后,噴亞硫酸氫鈉180mg/kg,可提高坐果率。
2.5 加強病蟲害防治
2.5.1黃萎病播種前,種子用0.2%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浸種1h;黃萎病發病初期,用50%多硫懸浮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液500mL。
2.5.2螨類噴施1.8%農克螨乳油2000倍液、2.5%聯苯菊酯微乳劑3000倍液進行防治。
2.5.3蚜蟲發生初期,噴施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防治。另外,病蟲為害后的植株,及時葉面噴施0.5%尿素+0.5%磷酸二氫鉀,以提高葉片的光合能力,增加光合產物積累,提高坐果率。
編輯:王慧
審核專家:重慶市農技協聯合會主任編輯 劉學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