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害特征
康氏粉蚧寄主植物較廣,主要有梨、蘋果、桃、梅、葡萄、杏、李及荔枝等果樹,也有高粱、玉米等大田作物。以成蟲和若蟲吸食嫩梢、嫩枝、果實汁液, 葉片受害部位組織壞死,致產(chǎn)生諸多黑點或黑色銹斑,嚴重者腐爛。若蟲和雌成蟲刺吸芽、葉、果實、枝葉及根部的汁液,嫩枝和根部受害常腫脹且易縱裂而枯死。幼果受害多成畸形果。排泄蜜露常引起霉病發(fā)生,影響光合作用。果實受害部位常有煤污病產(chǎn)生,果品質(zhì)量及產(chǎn)量受到嚴重影響。一年發(fā)生2~3代,主要以卵在卵囊中隱蔽在枝干縫隙和翹皮下、土壤縫隙和石塊底部等處越冬,世代重疊。
2、防治方法
(1)在幼果拇指大小時套袋,可有效阻隔康氏粉蚧為害果面。
(2)注意保護和利用天敵,例如草蛉、瓢蟲等。
(3)及時清除蟲果。
(4)若蟲分泌蠟粉之前的分散轉(zhuǎn)移期為施藥的關鍵時期,噴施氯氰菊酯乳油等有效農(nóng)藥,或樹干、枝條涂抹黏蟲膠,每15天涂抹1次,每個生長季涂2~3次。
編輯:孫苑琪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研究員 董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