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葉蟬成蟲體長約3.2毫米,體黃綠色或綠色。頭頂部有1個明顯的黑色圓斑,其外周有白色暈圈,因此也稱為一點斑葉蟬。桃葉蟬在南京一年發生4代,南昌和福州一年發生6代。以成蟲在落葉、雜草叢中或常綠樹上越冬。翌春桃芽萌發后,又陸續遷回桃樹為害,2、3月間開始產卵(多產于葉背主脈內),4、5月間出現第1代成蟲,在南京一年中7~9月蟲口密度最高,常造成大量落葉。以成、若蟲群集葉片吸汁危害,致葉片白點斑斑,失綠,終致全葉蒼白,易早落。

防治方法:

(1)在成蟲、若蟲為害期噴藥毒殺。噴殺成蟲以越冬成蟲出墊產卵前為重點,若蟲則以孵化盛期為適時。

(2)藥劑可用撲虱靈可濕粉,或高衛士(惡蟲威)可濕粉或溴氟菊酯乳油功夫乳油,交替噴施2~3次,隔7~15天1次,噴勻噴足。


編輯:孫苑琪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 董晉明

[原創]桃葉蟬的防治方法

圖文簡介

桃葉蟬成蟲體長約3.2毫米,體黃綠色或綠色。頭頂部有1個明顯的黑色圓斑,其外周有白色暈圈,因此也稱為一點斑葉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