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蟲在夜間為害成熟果實。被害果實穿孔后果肉呈海綿狀,初期刺孔周圍呈水漬狀,后期果實腐爛脫落。一年發生2~6代,均一老熟幼蟲或蛹越冬。8月下旬開始為害柑橘,9月下旬至11月上旬是為害盛期。主要有嘴壺夜蛾、鳥嘴壺夜蛾和枯葉夜蛾。

(1)嘴壺夜蛾。成蟲體長18毫米左右,翅展34~40毫米。體肥大多毛,頭、頸和足紅褐色,胸腹褐色,下唇須前伸成鳥嘴型。前翅茶褐色,外緣中部凸出成角,有一三角形紅褐色花紋,后緣中部凹陷呈淺圓弧形,頂角至后緣中部有深色斜紋,腎狀紋隱約可見。

(2)鳥嘴壺夜蛾。體長23~26毫米,翅展49~51毫米,頭及前胸赤褐色,前翅紫褐色,后翅淡褐色。前翅翅尖向外緣突出,較嘴壺夜蛾尤為顯著;前翅后緣中部有一弧形向內凹入,較嘴壺夜蛾深的缺刻;前翅前緣中部不成角,沿中室后方有棕黑色縱紋,在翅尖后有一白點,腎紋可辨。下唇須前端尖長,形似鳥嘴。

(3)枯葉夜蛾。體長35~37毫米,翅展98~100毫米,頭、胸部棕褐色,腹部背面橙黃色,前翅呈枯葉色,有1條斜生的黑色斑紋,后翅橘黃色,有腎狀和羊角狀黑色斑紋。

防治方法:

(1)鏟除橘園附近幼蟲寄主植物木防己、 漢防己等。

(2)果實變色轉熟期,糖醋液(紅糖、醋各50克、90%晶體敵百蟲25克對水1000克)或燈光誘殺或天黑后持手電筒捕殺成蟲。

(3)用滴有香茅草油紙片、黃色熒光燈驅避成蟲;受害嚴重的橘園,低齡幼蟲高峰期噴藥防治,藥劑有丙溴磷、氟氯氰菊酯等。


編輯:孫苑琪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 董晉明

[原創]柑橘吸果夜蛾類害蟲的防治方法

圖文簡介

柑橘吸果夜蛾類害蟲主要有嘴壺夜蛾、鳥嘴壺夜蛾和枯葉夜蛾,以成蟲在夜間為害成熟果實。被害果實穿孔后果肉呈海綿狀,初期刺孔周圍呈水漬狀,后期果實腐爛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