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潛葉蛾是主要嫩梢期害蟲之一,以幼蟲在嫩葉、嫩莖或果實表皮下潛食為害,中間有黑色糞便線條的銀白蟲道成“鬼畫符”狀。葉片受害后卷縮變硬脫落。一年發(fā)生9~15代,完成1個世代需20天左右。春梢受害輕,夏秋梢受害重,特別7、8月為害嚴重,秋梢受害最重,高溫多雨、抽梢多而不整齊利于其發(fā)生。以老熟幼蟲或蛹在被害葉片中越冬。成蟲有趨光性,多在清晨羽化,夜晚活動,卵多散產(chǎn)在嫩葉背面中脈兩側。
防治方法:
(1)冬季清園,剪除被害枝葉,并掃除枯枝落葉燒毀,減少越冬蟲源;在夏、秋梢期要加強水肥管理,及時抹芽控梢,統(tǒng)一放秋梢,減少為害;卵孵化高峰期和成蟲盛發(fā)期是化學防治適期,一般蟲葉率達5%即噴藥防治。
(2)防治成蟲宜在傍晚噴藥,對低齡幼蟲則在晴天午后用藥。藥劑可選用阿維菌素、齊螨素乳油、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克蛾寶(阿·辛)乳油、毒死蜱乳油或溴氰菊酯乳油。
編輯:孫苑琪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研究員 董晉明
[原創(chuàng)]如何根據(jù)柑橘潛葉蛾的為害特點進行防治
圖文簡介
柑橘潛葉蛾是主要嫩梢期害蟲之一,以幼蟲在嫩葉、嫩莖或果實表皮下潛食為害,中間有黑色糞便線條的銀白蟲道成“鬼畫符”狀。葉片受害后卷縮變硬脫落。
- 來源: 科普中國實用技術助你成才
- 上傳時間: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