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害特點

二化螟廣泛分布于我國南方、北方各稻區。寄主除水稻外,還有玉米、甘蔗、粟、蠶豆、茭白、高粱、油菜、小麥及紫云英等植物。為害水稻后形成枯鞘、枯心苗、白穗、枯孕穗和蟲傷株等。成蟲具強趨光性,喜在嫩綠及粗壯高大植株的葉片上產卵。初孵幼蟲群集為害,幼蟲長大后轉株為害2~5次。老熟幼蟲在稻莖內或葉鞘內化蛹。二化螟一年發生1~5代,長江流域一般一年發生2~3代,以4~6齡幼蟲在稻樁、蘆葦及茭白殘株上滯育越冬。

二化螟是我國水稻上危害最為嚴重的常發性害蟲之一,在分蘗期受害造成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造成蟲傷株和白穗,一般年份減產3%~5%,嚴重時減產在3成以上。

二化螟除危害水稻外,還能危害茭白、玉米、高粱、甘蔗、油菜、蠶豆、麥類以及蘆葦、稗、李氏禾等雜草。

2、防治方法

(1)冬季鏟除寄主雜草,稻田旋耕滅茬,浸樁滅蛹。

(2)藥劑防治適期為卵孵化盛期,可用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蘇云金桿菌等噴霧。


編輯:孫苑琪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 董晉明

[原創]二化螟的為害特點及防治方法

圖文簡介

二化螟廣泛分布于我國南方、北方各稻區。寄主除水稻外,還有玉米、甘蔗、粟、蠶豆、茭白、高粱、油菜、小麥及紫云英等植物。為害水稻后形成枯鞘、枯心苗、白穗、枯孕穗和蟲傷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