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到來,小麥最怕的是什么?是大風大雨天小麥倒伏了。小麥倒伏意味著減產甚至絕收。那么小麥倒伏了怎么辦?怎么預防呢?今天,就與大家一起來看看小麥倒伏如何防與救。
如何預防倒伏
合里施肥:小麥返青后,進入起身拔節階段,當主莖達到7-9葉期時,正值追施拔節肥期。施肥切不可盲目濫施,要看色、看葉、看種、看地來合理地施好肥,以利壯稈,達到抗倒的目的。看色:小麥拔節時,葉色濃綠,莖稈自嫩細軟的,不能施;葉色比拔節前稍淡,可適量施;葉色發黃莖稈發紅的,可重施。看葉:葉片大而披散的,不能施;葉片上挺、窄小的,要多施。看種:矮稈、耐肥的可適量多施;高稈、不耐肥的,要少施。看地:底肥不足,地力差的,可適當多施;底肥足,后勁足的,不施或少施;拔節前,苗已發黃坐葩的或葉尖枯萎的,可提早施,施肥要以磷、鉀肥料為主,采用叢中施肥法。
中耕培土:小麥返青后應結合施肥搞好中耕培土壅蔸,沿麥行深松1-2遍,深度在8-12厘米之間。中耕培土既能防止土壤板結,促使根系下扎,切斷部分浮根,加速無效分蘗的死亡,從而群體趨于合理,又能使表土干燥升溫,同時還能防止雜草滋生。
疏蘗清葉:對于群體過大的麥田,應清除無效分蘗和下部有蔭蔽發黃的老葉,以防田間郁閉,避免麥苗擁擠而形成“一根針”麥苗,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促使莖稈粗壯,增強防倒抗病能力。
倒伏后如何急救
小麥倒伏后不要人工扶直倒伏小麥:當小麥倒伏后,其莖稈就由最旺盛的居間分生組織處向上生長,使倒伏的小麥抬起頭來并轉向直立,還能保持兩片功能葉進行光合作用,反之若人工扶直,則易損傷莖稈和根系,應讓其自然恢復生長,這樣可將減產損失降至最低。
小麥倒伏后要及時進行葉面噴肥:倒伏后小麥植株抗逆力降低,應及時進行葉面噴肥進行營養補充,這樣可以起到小麥增強植株抗逆力、延長灌漿時間、穩定小麥粒重的作用。一般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50-200克加水50-60公斤進行葉面噴灑。
小麥倒伏后應加強病害的防治:如果倒伏后沒有病害的發生,一般輕度倒伏對產量影響不大,重度倒伏也會有一定的收獲,但如不能控制病害的流行蔓延,則會“雪上加霜”,嚴重減產。及時防治倒伏后帶來的各種病蟲害,是減輕倒伏損失的一項關鍵性措施。
編輯:王慧
審核專家:陜西科技報社高級記者 王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