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鵝“痛風”癥近年在全國各地廣泛流行,尤其是兩廣地區,給廣大養鵝戶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筆者自2017年10月以來接診了40多例該癥病例,經多方交流、查閱大量資料和對比診斷防治效果,判斷為疑似病毒性病原引起,經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現將具體做法介紹如下。

一、流行情況。本病主要發生于7~20日齡的雛鵝,其中以10日齡左右的雛鵝多發,特別是飼喂全價小雞料或小鴨料、高蛋白質或高鈣磷飼料的發病更嚴重。該病潛伏期3~5天,病程2~3天,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可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

二、臨床癥狀。病雛鵝食欲減退,飲欲增加,拉灰白色稀便,脫水較快,腿和腳蹼干癟,有的關節腫大、跛行,行走困難,最后衰竭而死。

三、剖檢病變。剖檢主要見白色尿酸鹽滲出、沉積,胸肌、腿肌、肝臟、心外膜和心包膜、氣囊、腸管漿膜、腎臟、膽囊等器官、組織均有不同程度的灰白色石灰樣尿酸鹽滲出或沉積。

四、類癥鑒別診斷。本病應與雛鵝藥物中毒和飼養管理不當(飼喂高蛋白質或高鈣磷飼料)引起的痛風癥相區別。

五、預防措施。

1.抗體預防接種。雛鵝可選用“痛風舒”注射液進行預防接種,1~3日齡0.5毫升/羽,4日齡以上1毫升/羽,皮下或肌肉注射,有較好的預防效果。

2.加強飼養管理。選擇優質飼料,最好使用鵝專用飼料,若當地買不到,可選擇全價肉雞或肉鴨飼料,但要加入5%~8%粉碎玉米粒,適當加入優質青綠飼料,并在飲水中添加微生態制劑,切忌使用高蛋白質的小雞料或小鴨料或高鈣磷的蛋禽料,禁用過期或霉變飼料。

3.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具抗病毒、清熱解毒等功效的中藥制劑。如板青顆粒、清瘟敗毒等,切忌用磺胺類、慶大霉素、氟苯尼考等對腎臟有一定損傷的藥物,不可隨意加大用藥劑量和延長用藥時間,同時配合使用保肝護腎類藥物,如肝腎康等。

六、治療措施。

1.假定健康群或病鵝用“痛風舒”注射液治療,1公斤體重以內的鵝1.5毫升,1~2公斤體重的鵝2~2.5毫升,適當配合刀豆素或干擾素和利高欣或金冠噻呋,進行肌肉注射,在全群飼料或飲水中添加抗病毒中藥制劑,如板青顆粒、清瘟敗毒或高免回春素,抗菌消炎西藥制劑如邦諾、阿莫西林等,抗病毒、抑制病毒復制,抗菌消炎、控制繼發感染。配合肝腎康、五苓散、龍膽瀉肝散、維生素C、多維葡萄糖等藥物,保肝、利膽、護腎。

2.降低飼料中蛋白質和鈣含量,在全價飼料中按5%~8%的比例添加粉碎玉米粒,適當飼喂優質青綠飼料,在飲水中添加微生態制劑,如活菌態。



編輯:蔡良佳

審核專家:廣西科學技術普及傳播中心高級記者 鐘漢成

[原創]雛鵝“痛風”癥綜合防治措施

圖文簡介

雛鵝“痛風”癥近年在全國各地廣泛流行,尤其是兩廣地區,給廣大養鵝戶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F將具體防治措施介紹如下,供養鵝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