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為近年來發現的新型毀滅性番茄病害,在自然條件下只能由煙粉虱以持久方式傳播,是一種暴發性、毀滅性病毒。苗期在播種后25天左右即可出現輕微為害癥狀,染病番茄植株矮化,生長緩慢或停滯,頂部葉片常稍褪綠發黃、變小,葉邊緣上卷,葉片增厚,葉質變硬,葉背面的葉脈常顯紫色。生長期染病,表現為上部葉片黃化變小,葉片邊緣上卷,葉片皺縮,增厚,卷曲,上部節位開花困難,果型小、成熟慢,致使產量與質量嚴重降低,染病植株生長緩慢或停滯,明顯矮化。我國原有的番茄品種均不抗番茄曲葉病毒,傳播媒介煙粉虱的入侵和全國性的傳播蔓延,是該病暴發流行的主要原因。針對該病的發生流行規律,應以夏秋季番茄育苗和栽培為保護重點,以農業防治為主,包括種植抗病品種,清除毒原和綜合防控傳毒媒介煙粉虱等措施。
一、農業防治。
1.科學施肥。在栽培上控制氮肥用量,增施鉀肥、鈣肥、有機肥,促進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葉面噴施1%過磷酸鈣、1%磷酸二氫鉀500倍液,均可提高植株耐病性。
2.種植抗病品種。種植抗病品種是防治該種病毒病的經濟有效措施。適合保護地栽培的品種有飛天、光輝、阿庫拉、忠誠、迪利奧、飛騰等。適宜南方露地栽培的品種有拉比、莎麗、琳達、維拉、奧斯卡、斯科特等。
3.培育無病壯苗。番茄幼苗期最易感染病毒,植株發病后的受害損失亦最嚴重。保持育苗房清潔衛生,避免混栽,徹底清除雜草、自生苗及前茬蔬菜植株的殘枝落葉,防止煙粉虱殘存滋生。調整育苗期,苗房的通風口和緩沖門安裝50目防蟲網,防止煙粉虱成蟲遷入傳播病毒。每10平方米苗床面積掛一塊黃色粘蟲板監測成蟲,一旦發現蟲情立即進行藥劑防除。
4.避免嫁接傳毒。如果接穗或砧木帶毒,通過嫁接,病毒未脫離活體寄主便可以相互傳播,所以嫁接是病毒病傳播的一條重要的途徑。在培育嫁接苗時要避免從病毒母株上取接穗,同時也要淘汰有病毒的砧木。受接穗和砧木親和力影響,嫁接也會將病株中其他病毒同時傳播。
5.苗齡適當。培育適齡壯苗,苗齡過大,植株生長勢弱,易感染病毒病,定植后緩苗慢,并易引發其他病害。
二、生態防治。
蔬菜育苗在相對封閉的設施環境中進行,具有高濕、高溫、弱光、空氣流動性差和晝夜溫差大等小氣候特征。蔬菜穴盤苗含水量高、保護組織不發達,為病原菌的侵染提供了“良好”寄主。因此必須加大環境控制力度,防治蔬菜幼苗病毒病。
1.溫度。一般高溫、干旱年份有利于煙粉虱遷飛、傳毒以及病毒的增殖,發病重;高溫還會縮短病毒潛育期。因此,要適時通風降溫,并采用強制通風和降溫設備,以避免棚內高溫。
2.光照。控制適宜光照強度,強光時加強遮光,弱光時應當補光,提高幼苗抗病能力。
3.防控煙粉虱。煙粉虱幾乎每月出現一次種群高峰,每代15~40天。煙粉虱一旦感染病毒可終生傳播。
防蟲網隔離。使用防蟲網的目的是為了阻擋煙粉虱。育苗及定植棚室均設置60目的防蟲網,嚴防煙粉虱侵入。如設施內溫度過高,也可以只在下部風口處使用60目防蟲網,上部風口處使用40目防蟲網。
黃板誘殺。因煙粉虱成蟲有趨黃色特性,在棚內于植株頂部略高處設黃板誘殺,每667平方米(畝)設40~60塊,在植株頂端10~15厘米處懸掛誘殺煙粉虱,以減少傳毒媒介,避免感染病毒。也可用1米×0.2米纖維板或硬紙板,涂成橙黃色,再涂一層粘油(可使用10號機油加少許黃油調勻),每667平方米(畝)設置32~34塊,置于行間,與植株高度一致,黃板需7~10天重涂1次。
三、生物防治。
可選用2%氨基寡糖素水劑300~400倍液,或4%嘧肽霉素水劑200~300倍液噴霧防治。用人工誘變獲得致病力較弱的病毒株系即為弱毒疫苗。由于病毒株系間的干擾作用,弱毒株侵染植物后,能干擾強毒株的侵染,使之不表現癥狀或癥狀減輕。可用弱毒株N14稀釋100倍液對少量金剛砂,用空氣壓力為2~3公斤/平方厘米的壓力噴槍噴霧接種疫苗。
編輯:黃宗林
審核專家:廣西科學技術普及傳播中心高級記者 鐘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