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西一些地方遭受了多次暴雨侵襲,農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害,同時洪澇災害也給不少養鴿場帶來一定的損失。因此,受害的養鴿場應及早采取補救措施,以早日恢復正常生產。
一、修復加固鴿舍。要盡快疏通鴿場的排水通道,排除鴿舍內的積水,修復、加固破損的鴿舍,對不能及時修復的應盡快將鴿子轉移至干燥、安全場所。
二、抓好安全檢查。對養鴿場進行1次全面的安全檢查。對出現安全隱患的規模養殖場和簡易養鴿棚舍,要立即采取修復加固、暫時轉移等防范措施,防止場內浸水。
三、做好消毒工作。洪災過后養鴿場(戶)要做好鴿舍及周圍環境的清掃消毒工作:1.做好鴿舍環境的清掃工作。2.對所有鴿舍進行一次全面消毒。洪災后,每周應消毒2次養殖環境,鴿舍每周帶鴿消毒3~4次。消毒時既要保證消毒藥物的有效濃度,又要防止用藥過量,防止在消毒過程中對環境造成重新污染。
四、安全處理死鴿。對被洪水淹死或被倒塌房屋砸死的鴿子要及時處理。由于死鴿體內帶有大量微生物,如不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任其腐爛發臭,會使病菌四處擴散,不僅污染環境,還容易引發人畜疫病。對水災溺死的鴿子,不要食用,更不要隨意亂丟,應進行深埋或焚燒處理。對于死鴿數量較多的養殖場,要馬上通知當地畜牧獸醫人員,在他們協助下制定無害化處理方案,實施填埋或者銷毀。
五、確保環境衛生。洪澇災害過后,要確保養鴿場養殖環境衛生。洪澇災區各種污物隨水流動,水源、土壤等易受到污染。同時,土壤中的病菌會被雨水沖出來,易引發疾病。養鴿場應注意消滅環境中的病原體,切斷鴿類疾病的傳播途徑,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流行,保障人畜健康。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應加強防疫管理,防止發生疫情。
六、防止飼料霉變。災區連降大雨,易引起飼料霉變。飼料中的霉菌能引起鴿下痢。可用EM菌原露10倍液浸泡發霉的玉米等顆粒原糧1~2天,待有發酵香味散發出來,才能進行投喂。也可取飼料總量2%的EM菌原露10倍液,拌入飼料中喂鴿。平時,還要注意預防鴿拉稀、頑固性下痢等疾病的發生。
七、安全引進種鴿。災后一些養鴿場急需從外地引進種鴿,稍有不慎就會帶進疫病,引起疫病流行。災后補欄需要及時防疫,注意避免從疫區引進種鴿。引進的種鴿必須進行嚴格的隔離觀察,加強動物衛生檢疫監管工作。
八、及時淘汰種鴿。對體弱、傷殘、病情嚴重的種鴿應及時淘汰,降低飼養成本。商品乳鴿達到出欄標準的要盡快出欄,降低飼養密度。
九、供給充足營養。要供給營養豐富的飼料和清潔的飲水。飼料要少喂勤添,避免發霉。在飲水中可加入適量復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以增強畜禽抵抗力,增加食欲。
十、加強災后免疫。為了保證養鴿場安全和早日恢復生產,要及時進行災后免疫。應根據本地前期免疫工作進度,結合受災后的實際情況和抗體監測結果,針對尚未免疫或抗體不達標的鴿子,開展補免和緊急免疫工作。做好災后生產恢復工作,做好生產技術指導,宣傳好經驗、好做法,幫助養殖場(戶)盡快恢復信心,促進養鴿場盡快恢復生產,確保乳鴿產品有序供應。
編輯:戚毅
審核專家:廣西科學技術普及傳播中心高級記者 鐘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