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癥狀
猝倒病在種子發芽至出土前即可發生。種子萌發抽出的胚芽或子葉,在未出土時就被侵染而死亡,表現為爛種、爛芽。種子出土后主要為害莖基部未木質化的小苗,已木質化的苗一般很少受害。幼苗感染發病時,莖基部出現水漬狀病斑,像開水燙過似的,很快向上發展,并變黃褐色,病部失水后幼苗縊縮,呈線狀,莖表皮脫落。當空氣濕度大時,病苗倒伏時子葉尚未凋萎,還可發現病苗及其周圍的地面上長出白色的一層棉絮狀菌絲。病情發展迅速,由點到片向四周擴展,成片的幼苗猝倒。
2、發病條件
猝倒病是由鞭毛菌亞門腐霉菌屬瓜果腐霉侵染所致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可較長時期存活。在濕潤的條件下,病苗上產生大量的孢子和菌絲,借助雨水、灌溉、農具等傳播再侵染,擴大為害。特別是在棚、室內育苗,苗床內較潮濕、不利通風,又遇到秋季晴天高溫潮濕和春季低溫寒冷天氣時,發病很嚴重。而在苗床土壤通透性好、土表干爽、土壤溫度15℃~20℃的條件下,幼苗生長健壯,抵抗能力強,很少發病。
3、防治方法
①苗床應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土質疏松肥沃的地塊。為防止病菌帶入苗床,床土不能使用3~5年內種過茄科類作物的土壤,要經過充分的日曬,農家肥要經過充分的發酵腐熟。
②營養士必須經過長期堆制,最好用福爾馬林密封消毒。或在床土使用前用40%五氧硝基苯消毒,每千克藥井細土50千克,撒施消毒20平方米苗床,耙勻后隔3~4天再播種。
③播種時娶適當稀播,子葉展開后及時間苗。同時,要加強管理,適時通風透光,降低苗床濕度,特別是在低溫久雨的季節。適當增施磷、鉀肥,以促進根系及基稈的生長,提高抗病能力。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集中燒毀,并立即用石灰粉撒在病株四周,防止病害蔓延。
④發病初期,可用70%賽深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大生可混性粉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0%五氯硝基茉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2%普力克水劑6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5%撲霉靈乳油1000倍液或霜霉保貝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進行防治,交替施用,每隔7~10天1次,連用2~3次。
編輯:石慧芳
審核專家:華南農大教授博導 曹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