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癥狀

發病初期,植株凋萎,下部葉片變黃褐色,枯萎、干枯、脫落,近地表處的莖基部皮層呈水漬狀。有時病害只在植株一側發展,形成縱向條斑狀壞死。地上部莖葉逐漸由下向上凋萎,全株枯死。根系呈水漬狀軟腐。剖開莖稈,可見木質部變褐色。濕度大時,病部常產生白色霉狀物。

2、發病條件

由辣椒鐮孢霉侵染引起的病害。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在適宜條件下,病菌從根部傷口或直接侵入,發病后再通過氣流、雨水、灌溉等擴大傳播,半個月后受害植株即可死亡。病菌生長適宜溫度為17℃~37℃,最適溫度為24℃~28℃,高溫高濕、田間積水易發病。

3、防治方法

①與豆類或水稻等作物實行輪作。

②選擇地勢較高、排灌方便的沙質土種植。深溝窄畦,適量施用石灰以中和土壤酸性,多施有機肥及磷、鉀肥。及時清除病株,并在病穴及四周用石灰粉消毒。

③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DT可濕性粉劑4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37%枯萎立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灌根,每穴250毫升,交替用藥,每隔7~10天1次,連用2~3次。



編輯:石慧芳

審核專家:華南農大教授博導 曹必好

[原創]辣椒怎樣防治枯萎病

圖文簡介

枯萎病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在適宜條件下,病菌從根部傷口或直接侵入,發病后再通過氣流、雨水、灌溉等擴大傳播,半個月后受害植株即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