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溫度
塑料大棚有明顯的增溫效果,主要靠太陽的輻射能和薄膜的阻隔來實現。白天,太陽輻射在大棚的表面,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有75%以上進入大棚內。進入大棚內的熱量,使棚內溫度和土壤溫度升高。夜晚大棚得不到太陽輻射,而由地面向棚內輻射,大棚薄膜能阻隔地面的長波輻射,使棚內保持一定的溫度。部分熱量被棚膜吸收傳熱散失,或逆輻射回到空中。由于薄膜的厚度薄,白天增溫快,夜間降溫也快,晝夜溫差大。棚內溫度變化隨著外界氣溫的變化而變化,有明顯的季節溫差。冬季和早春,棚內增溫的幅度為3℃~15℃隨外界氣溫升高,棚內和露地的溫度差異逐漸加大,4月份內外溫差可達6℃~20℃,當月溫達20℃時,棚內氣溫可達30℃~40℃。此時,應把四周的棚膜進行放風,否則極易造成高溫危害。四周全部揭起棚膜后,棚內溫度可比露地低1℃~3℃。
大棚內氣溫又有明顯的晝夜溫差,變化比外界劇烈。晴天溫度差異大,陰天溫度差異小。晴天時,一般上午隨日照的加強和外界氣溫的升高,棚內溫度逐漸升高。日出后1~2小時,棚溫迅速升高,10:00升溫最快;12:00~13:00達最高溫;下午隨著日照的減弱,棚內溫度開始下降;夜間氣溫下降緩慢,最低溫出現在日出前。棚內的最低氣溫般只比露地高2℃~3℃。4~10月夜間,會出現溫度逆轉現象,即棚內氣溫低于露地。
塑料大棚的增溫效果與棚的大小有關。在一定的土地面積上,棚越高大,光照越弱,棚內升溫越慢,棚溫越低。這與大棚的保溫比有關,保溫比=大棚占地面積/大棚表面積。大棚的保溫比值一般為0.75~0.83,保溫比值越大,保溫性能越好;反之,保溫性能差,夜間降溫快,溫差大,氣溫不穩定。可通過適當增大棚的跨度,或適當壓縮棚的高度來提高棚的保溫比。
塑料大棚的增溫效果與塑料薄膜的種類有關。聚乙烯薄膜升溫快,但散熱也快。聚氯乙烯薄膜保溫性較好,但吸塵性強。無滴防老化膜和PE復合多功能新型膜保溫性好,透光率高,無水滴。
塑料大棚溫度變化規律是:外界氣溫越高,棚溫越高;外界溫度越低,棚溫也越低;季節溫差明顯,晝夜溫差較大,晴天溫差大于陰天;晴天增溫快,陰天增溫慢,降溫也慢,變化較平穩。
大棚內土壤溫度變化不如氣溫明顯,地溫與棚的大小有關。由于土壤具有輻射和傳導的作用,所以覆蓋面積越大,土壤保溫性能越好,一般大棚的保溫性能優于中、小棚。地溫與季節和天氣的變化有關,溫度變化以白天及晴天變化較大,夜間及陰天比較平穩。
二、光照
大棚的光照條件受到季節、天氣狀況、覆蓋方式、方位、規膜、膜的種類和使用情況等的影響,差異很大。
陽光透過灣薄膜后成為散射光。因此,大棚的垂直光照強光照強度差度,在高處明顯地大于低處,在近地面處最弱。自上至下,光照強度的垂直遞減氯為每米1%左右。
大棚內不同位置的水平照度基本相同。同一天的光照強度,南北兩北延伸的大棚,上午東側強西側弱,下午西側強東側弱,南北兩頭相差不大。東西延伸的大棚照度,南側為50%,中部及北側為30%,東西兩頭相差不大。
不同的棚架材料及棚間距對棚受光條件有很大的影響。棚架材料越粗大,棚頂結構越復雜,遮陰面積就越大。同時,棚的跨度越大,棚架越高,棚內光照越弱。一般竹木結構大棚的透光率比鋼架大棚少10%左右,鋼架大棚的透光率又比露地少28%左右。
大棚透光率與薄膜有關。最好的薄膜透光率可達90%,般薄膜為80%~85%,較差的僅70%左右。薄膜在使用過程中,受太陽紫外線照射及受高溫、低溫的影響,產生了老化現象,因而減弱了薄膜的透光性能。老化的程度因薄膜的成分和使用時間的長短、環境條件的不同而有差異。由于薄膜老化,可使透光率減少20%~40%。又由于塵埃的污染或水滴的積聚,會大大降低透光率。一般情況下由于塵埃污染,透光率降低15%~20%。地面蒸發、植物蒸騰使薄膜上凝聚大量的水滴,而水滴的漫反射作用,使透射在水滴上的太陽光約有50%被反射,可使透光率減少20%~30%。因此,要防止灰塵污染和水滴的積聚,必要時要洗刷薄膜,這是增強棚內受光和提高地溫的一項重要措施。
三、濕度
由于薄膜不透氣,水分難以散失。土壤蒸發水分和作物蒸騰,造成棚內濕度大,如果不進行通風,棚內相對混度可達到70%以上,甚至可達到100%。
棚內相對濕度的一般變化規律是:棚內溫度越高,相對濕度越低;棚溫降低,相對濕度開高。溫度每升高1℃,相對濕度下降5%左右。晴天、風天相對濕度減低,陰天、雨天相對濕度增高。白天濕度小,夜間濕度大,甚至達到飽和狀態。因此,要注意適當地采用通風、中耕松土、控制澆水量和澆水次數等措施來調節空氣濕度,或通過鋪地膜、采用滴灌等方法降低棚內濕度。
編輯:石慧芳
審核專家:華南農大教授博導 曹必好